理论教育 端午文化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崇尚人格的审美取向性的探讨

端午文化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崇尚人格的审美取向性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端午文化内涵的发展和流变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和意义的研究,学界有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学说。笔者认为除以上观点,端午文化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三个重要的意义与特性没有被挖举出来,即形式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选择性和多变性和人格的审美取向性。

对于端午文化内涵的发展和流变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和意义的研究,学界有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学说。赵东玉教授在《端午龙舟竞渡民俗的文化选择》一文中说:“在南北朝以前,夏至所在的五月份,确曾被公认为有‘恶’和‘不祥’的鲜明性质。”随后他又引用了乌丙安先生在《中国民俗学》一书的观点,从而为了说明:“端午节民俗本是围绕着‘攘毒驱瘟进行的’是一个典型的‘祭祀节日’,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扩大了他祭祀屈原的内容,是端午节增强了纪念性’,同时还兼具‘游艺性质’,从而成为‘综合性大节’。”而还有一种类似的观点,不过它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精神品格的审美取向,这便是孟修祥教授在《端午文化意义的淘汰与选择》一文中认为:“当我们考察有关这五个人物传说故事时,可以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其一,他们都是悲剧性的人物,都带有或强或弱的悲剧色彩,最典型的悲剧性而最强烈的是屈原。”“其二,由于人物的悲剧性品格中加入了新的社会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在历史的嬗变中演化为相对稳固的价值观念形态,而他们正是这些价值观念形态的现实载体,他承载了历史的文化积淀以具体代替抽象的存在。”持不同观点的还有王政在《略论中国古代民俗审美积淀》中说:“历史的积淀为文化、审美的,这种积淀方式带有‘美’的纪念性”;“功用或功利的积淀为纯审美的”。

笔者认为除以上观点,端午文化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三个重要的意义与特性没有被挖举出来,即形式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选择性和多变性和人格的审美取向性。不过在这三重特性中却隐含着一种没有被深入挖掘甚至被忽略的人格美的审美取向性,而对这一特性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文化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些不规则的知性把握中探寻出具有规律性的文化发展特性,最终将我们的研究带入到审美的意境。(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