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娱乐健身的主要特色和识别点

娱乐健身的主要特色和识别点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比如流行于闽南厦门、漳州的“海上扒龙船”。另外,福建的端午娱乐健身习俗还表现在一些特色活动上。比如在闽南一带经常在端午节举办的“抓鸭子”或“抓金猪”的特色民俗活动。厦门端午期间举行的国际龙舟赛石狮海上“抓鸭子”习俗泉州端午海上“抓金猪”民俗泉州一带的端午节爬滑杉抓水鸭习俗,也非常具有地域识别性。

娱乐健身的主要特色和识别点

端午节龙舟,在福建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先民祭祀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神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福建很多地方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便在道士引领下,划龙舟、打龙鼓至水边“请水神”,再决定炉主、头家、龙船会;端午当日,选手必须先祭拜龙船,将香火插在船上。竞赛结束后,待到农历五月十日“送水神”,然后恭收龙船。竞渡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闽南东山的乡村龙舟乡情

闽地端午龙舟竞渡的最大特色是沿海地带的“海上龙舟竞渡”,有着浓厚的海洋习俗文化色彩。

比如流行于闽南厦门、漳州的“海上扒龙船”。龙舟造型呈长而狭的柳叶状,船头雕刻大龙头,须眉齐全,双目炯炯。龙头上披挂彩绸,船两侧彩绘鳞甲。有的龙嘴还能张能合,舌头能伸能缩。整条龙舟如活龙一般。龙舟因颜色不同而有“白龙”、“黄龙”、“青龙”、“黑龙”等名称。也有些地方船头安上蛙、虾、虎等模型,称为“蛙龙”、“虾龙”、“虎龙”等。据道光版《厦门志》“岁时”(卷十五)载:端午“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即古锦标意。”

每次“扒龙船”都要举行祭龙船、点龙眼、祭水神等“开光”仪式,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俗称“抓鸭子”。竞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飞速破浪前进,岸上观战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当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把鸭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健儿纷纷跳往水中追捉,观众呐喊助威,极为热闹。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海水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邀请同安、海沧、杏林等邻近90多个社乡龙舟队,男女运动员2000多人参加。1987年端午节,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参赛的除福建省队、厦门市队外,还有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地的代表队参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东张水库也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是规模空前的一次龙舟国际盛会。

另外,福建的端午娱乐健身习俗还表现在一些特色活动上。比如在闽南一带经常在端午节举办的“抓鸭子”或“抓金猪”的特色民俗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一根十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柱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或金猪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柱,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鸭子或金猪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入水中,去抓鸭子或金猪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正如《漳州四时竹枝词》所载:端阳佳节可人天,溪北溪南竞斗船。金鼓声喧齐喝彩,锦标争夺看谁先。(www.daowen.com)

厦门端午期间举行的国际龙舟赛

石狮海上“抓鸭子”习俗

泉州端午海上“抓金猪”民俗

泉州一带的端午节爬滑杉抓水鸭习俗,也非常具有地域识别性。据传是郑成功为操练水师而发明的一项辅助活动。方法是用一根8~10米长的大桅杆,从一艘大船船头横伸至水面上空,大桅杆上擦上光滑的油,末端挂着一个装有活鸭的篾笼(或小箱),笼上设有小活门,参加者轮流由船头向桅杆末端行进,能打开笼子抓到鸭子即为优胜。泉州新桥溪、泉州西湖、南安溪美、晋江安海等地均举行过抓鸭子活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8]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端午节就必然包含整个民族统一而又多元、个性的丰富文化符号。八闽大地作为中原移民与闽越古习俗、山地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很客观地保留了诸多很具有识别性的内涵及习俗项目,不仅很典型地表达了聚落习俗文化的多元性、流动性、相对性,体现出一种自我求索的创造力,又相对稳定地承载了两岸文化的很多统一性元素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