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闽南居民积极参与闽南端午文化保护

闽南居民积极参与闽南端午文化保护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一种端午文化保护的趋向。对于中老年闽南居民,无论是岛内还是岛外,在端午民俗展演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唱主角”,并且多数是无偿且出于自发。有鉴于此,事实上,对于闽南的端午文化,新一代的青年人是最为薄弱的一环,但也是更容易吸收、接纳的一个群体。

闽南居民积极参与闽南端午文化保护

“法治的理想,既要求国家对他人实施法律——此乃国家唯一的垄断权——亦要求国家根据同一法律行事,从而国家与任何私人一样都受着同样的限制。正是所有的规则都平等的适用于人人(也包括统治者在内)这一事实,才使得压制性规则不可能得到采用。”[18]守法,亦是法治建设的终端目标。理论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我国的《非遗法》中,均体现出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涵盖在内。

然而,以厦门市为例,集美端午龙舟赛在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列入杂技与竞技项,并在传承人名单中也并无人选,在上述的十一处国家级端午风俗中亦无代表性传承人。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一种端午文化保护的趋向。作为一种群众性的集体活动,端午的文化传承更多的应是一种普通百姓之间的节日,其本身也不具备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条件,因而我们的目光更应当放在闽南居民百姓的文化保护参与上。

那么,如何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保护等行为?笔者认为,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中老年闽南居民,无论是岛内还是岛外,在端午民俗展演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唱主角”,并且多数是无偿且出于自发。诚然,可能端午的民俗文化传播面临保护经费窘迫、法律落后等问题,但在老人年身上问题主要出在挖掘内涵不力。在农村中,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希望“老有所为”,将传统的端午民俗通过自身的展现流传下去,“他们自身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各类民俗技术和经验,在传播知识文化技能方面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优势作用”[19]。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传承风土民俗的平台,通过他们的领悟和体会,把我们祖辈传下来的丰富的文化艺术表演传给下一代。(www.daowen.com)

对于中青年参与者而言,厦门市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方式。2010年起,厦门市1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试点闽南语教学[20],这实际上就给闽南端午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闽南语的保护内容,整合到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保护当中,实现了将地方意志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进而指导老师、小朋友进行闽南语的语言教学的地方性守法构架。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治与守法,更在下一代更好地传播了闽南方言,防止地方语言文化的逐渐衰微。有鉴于此,事实上,对于闽南的端午文化,新一代的青年人是最为薄弱的一环,但也是更容易吸收、接纳的一个群体。闽南端午文化完全可以与闽南语文化相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落到实处,在中小学课程中增设传统端午文化和端午民俗的相关内容,以欣赏教学为主,把地方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知识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目前青年人最为流行的社交方式也即网络社交,我们厦门市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规范引导,例如举办“端午微博诗歌节”、“幸福厨房端午节活动”或者研发端午节的“赛龙舟”的手机应用游戏,将传统民俗与网络科技进行全新的结合尝试,不仅能体现传统节日时尚、亲民的一面,又促进了闽南端午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更显低碳环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