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活的楚国在当时被看成是蛮夷之地、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不受重视,但楚国是一个大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屈原为了能提升楚国的实力,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屈原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放在了以强国为主要目的的政治抱负上。
屈原在楚国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职务,在他任职期间,他经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主张明法度,定法律,并亲自参与国法的制定;他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主持外交事务;在当时的各国纷争的情况下,他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以收复失地,为了表现出诚意他出使齐国,和齐国订立了盟约,使楚国威望大增。在屈原努力下,楚国的经济大力发展、国力逐步上升。屈原的这种对内改革政治,对外合纵联合的策略正是他“美政”思想的体现。
屈原在他的著名篇章《离骚》中,就对“美政”进行过概括:“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在屈原看来只有不分贵贱,才能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他反对世卿世禄,主张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以商贩宁戚、屠夫吕望等下等人士的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道理。他提倡修明法度,要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坚决的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www.daowen.com)
对于君臣的关系,屈原说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屈原要求国君要洁身自好、光明磊落、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作为臣子则要忠诚、忠贞,要以伊尹、宁戚、吕望等人为楷模,以贵胄为反面教材。屈原正是在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他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面对挫折依然昂首向前,坚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不回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这一句话足以表现出屈原的那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这句话也成为后来多少爱国人士的座右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