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适应节气的中国传统节日

适应节气的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季节和气候都明显地影响着农业的效益。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围绕着气候或季节的变化而约定俗成的。据《荆楚岁时记》载,端午节之所以又称端阳节,是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

适应节气的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季节和气候都明显地影响着农业的效益。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围绕着气候或季节的变化而约定俗成的。据《荆楚岁时记》载,端午节之所以又称端阳节,是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的节气在先人的劳动实践中实际上属于“恶日”,是重要天候的一个节点,过端午也是提醒世人对节气要有所适应。我国先秦时代的人就已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并出(如图3)。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让人甚忧。端午节之所以称浴兰节,是因为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病防疫的记载。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古代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人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至少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www.daowen.com)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驱邪异。民间也广泛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比如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也有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还有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实际上都利于适应新的节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