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端午节的纪念活动:龙舟和粽子的起源与庆祝方式

端午节的纪念活动:龙舟和粽子的起源与庆祝方式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事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菖”、“饮药酒”、“浴兰汤”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主在纪念屈原方面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粽子”和“龙舟”就应该成为端午节民俗的关键词或各类民俗异文的基源。香港、澳门的端午节龙舟竞渡风俗也同样十分火爆。端午食粽则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到了晋代粽子就开始成为端午的节日性食品。

端午节的纪念活动:龙舟和粽子的起源与庆祝方式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事项有“吃粽子”、“龙舟”、“挂艾菖”、“饮药酒”、“浴兰汤”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主在纪念屈原方面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粽子”和“龙舟”就应该成为端午节民俗的关键词或各类民俗异文的基源。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也有“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描写湘人驾驭龙舟,将玉佩抛入江中(与抛粽子相异文)以示悼念,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闻一多在其《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还认为,五月初五日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与先人的崇“龙”文化也多有暗合关系。[13]

祖国大陆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很早又与健身、娱乐文化结合在一起(如图1,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一),民俗事项的绵延与应用非常持恒。台湾地区至少自乾隆年间也广泛开始了龙舟竞渡的端午民俗,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法华寺半月池主持龙舟赛,端午的龙舟文化颇受民众热捧。香港、澳门的端午节龙舟竞渡风俗也同样十分火爆。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这是民间谚语中对端午食粽子的另一种文化功能认可。在人类的生活中,饮食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活动,而是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14]文献中,民间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中曾言及:“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但端午吃枭羹的习俗还是没有持续下来。端午食粽则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到了晋代粽子就开始成为端午的节日性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这种称为“角黍”的粽子,与纪念屈原的文化结合就成为历代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www.daowen.com)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做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米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以食为天”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粽子的种类已出现难以穷尽的应用性变化,有的地方变成了糕点式节食,这就是民俗文化的繁衍、异变与再生,但万变不离其“粽”。

因此,民俗事项核心要义的引申义也必然是民俗事项应用的重要内容,有着广泛的社会功能。以端午节为例,其核心要义的引申义——次核心要义也可以重点归纳为以下两点:适应节气与辟邪求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