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端午节:屈原的核心纪念

端午节:屈原的核心纪念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李次青诗词“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中所言的也是端午节的核心纪念人物——屈原。认真统计关于端午节起源的种种史籍资料,不难发现,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就是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但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基础和广泛。

端午节:屈原的核心纪念

这是主线及所有异文的导源,虽然对某些异文的具体考证是很困难的。清末李次青诗词“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中所言的也是端午节的核心纪念人物——屈原。认真统计关于端午节起源的种种史籍资料,不难发现,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就是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的“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词赋传统。其人物史实的核心内容是来源于《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文献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并流放至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故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引舟竞渡打捞屈原,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有的老医师还将雄黄酒倒进江里,以此来药晕蛟龙水兽,以免鱼虾和水兽伤害屈原真身。[8]

类似于纪念屈原的这些民俗事项在各地的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纪念其他人物的端午节民俗异文:

(1)纪念名将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击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自刎。子胥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请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将子胥之尸体装入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人遂将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清嘉录》中记吴地(今江苏一带)竞渡,都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至今有端午举行竞渡以祭伍子胥之习俗活动。

(2)纪念孝女曹娥。此说首先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后人感于其大孝就在每年的端午哀而祭之。《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已描绘出江浙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www.daowen.com)

(3)纪念革命家秋瑾。秋瑾,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籍贯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厦门(当时属同安县)。[9]1907年7月15日,秋瑾被当权派杀害,成为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妇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第一人。《明夷女史》中的《敬告女界同胞——为浙江明道女学堂女教员秋瑾被杀事》一文给予秋瑾很高的评价:“至于以国民之权利、民族之思想,牺牲其性命而为民流血者,求之吾中国四千年之女界,秋瑾殆为第一人焉。今则以巾帼而具须眉之精神,以弱质而办伟大之事业,唤起同胞之顽梦,以为国民之先导者,求之吾中国二万万之女界,秋瑾又为第一人焉。”[10]郭沫若曾撰文称赞:“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1]秋瑾也很擅长诗、词、歌、赋,后人很敬仰她的志士精神,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就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的端午节。

(4)纪念英雄岩红窝。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秉性刚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因不满强权专制,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地域的傣族百姓为祭祀他,就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以示与英雄岩红窝在一起的立场,逐渐发展为端午节傣族群众龙舟竞渡的习俗。

另外还有云南纪念段赤诚[12]、广西纪念马援、福建纪念王审知等相似民俗异文。但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基础和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