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人们把端午日称为“女儿节”。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多种多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纪念屈原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文化心理是无形的,对神圣的虔敬、对亲情的眷恋、对健康和谐的追求,可以视为端午文化及至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端午习俗形式多样,事象繁杂,为了驭邪避恶,人们把可能用的方式都用在了端午节这天,只要是在民间俗信中能够与驱逐瘟疫或驱避疾病的效果沾上点边的,比如说桃、柳、虎、猴和各种符印等,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域的变化融入端午习俗中来。各种本义相近或相似的文化元素都被整合到端午这天使用,从而加强了祛疫避邪的作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如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处,水域稀少,气候干旱,这些地区过端午节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清洁、避毒的各种厌胜的做法,来确保家人与宅第的平安与祥和。而在南方一些少水或无水地区,由于缺乏或没有龙舟竞渡的条件,自然也就没有形成竞渡之风,其主要的端午习俗也就基本上是围绕着食角黍、悬蒲艾等。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从古至今的演变中,各地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类: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粽子的包法花样繁多,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口味包出各式各样的粽子。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便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用丝布包绣,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各家各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挂堂中。艾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女儿回娘家: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好日子。因此,人们把端午日称为“女儿节”。而这一天女儿回娘家,都由夫婿陪同,并备礼物。因此,这天也成了沟通亲情、增进感情的节日。

台湾的端午习俗,既保留有古老的悬艾、系五色丝等事象,也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竞技比赛、龙舟赛事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台湾是颇为昌盛的,台湾当地称之为“扒龙船”。早期的移民来到台湾,因其地处亚热带,瘴病之气使得很多人病死,因此,端午节作为一个祛疫攘灾的节日,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悬艾、系五色丝、贴兰等之外,台湾民间依然保留着插榕、插艾的习俗,认为“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夹在竹竿上,插在田间,据说这样就可以防止虫害而获得丰收。在有些地方,还有做“咸茶”的风俗,它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番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喝它可以清除一切毒气。此外,台湾的端午还有打“午时水”的习俗,人们认为,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会特别得香,生饮甚至还能治病。当地有谚语云:午时洗目碉(眼睛),明到若乌鹜;午时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有传奇色彩的午时水,相传来自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剑井。据说午时在这里打水,还能看到郑成功的那把剑影,而看见剑影的人,会在一年中无灾无厄。(www.daowen.com)

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多种多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纪念屈原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在传统节日中,对祖先或神灵的祭拜,不但使节日氛围更浓,还给节日蒙上了一层庄严而神秘的面纱。中国人过节图的就是热闹,更深层次的是对亲情的呵护。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回家吃“团圆饭”、清明祭祖、端午女儿由夫婿陪同回家团聚等,都包含着一种情感和精神力量,体现一个民族最具原生态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传统民俗节日寄托着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端午节的赛龙舟是展现人们喜悦之情的有效方式。对祛病驱邪、祈求福寿安康的渴求,也是民众普遍追求健康和谐、乐感的体现。端午插艾草、喝雄黄等活动正是最好的证明。文化心理是无形的,对神圣的虔敬、对亲情的眷恋、对健康和谐的追求,可以视为端午文化及至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