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端午节的物质文化内涵

中国端午节的物质文化内涵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每当提及端午节,人们自然而然会联系到粽子、菖蒲、艾草、龙舟等这些“物化的知识力量”。从以上分析说明,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象征物之一,有其深刻的物质文化内涵所在。菖蒲、艾草历来被认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龙舟与“龙”这一神物是密切相关的。龙自古就是一种为先民们所尊崇的神灵之物。因此,龙舟被赋予了水中保护神的文化意义,它与端午节驱恶逐疫的节日习俗相符合。

中国端午节的物质文化内涵

在中国,每当提及端午节,人们自然而然会联系到粽子菖蒲、艾草、龙舟等这些“物化的知识力量”。粽子是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西晋周处《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端五,初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栗枣,以灰汁煮,令熟,节日又煮……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阳内阴外之形,所以赞时也。”[2]这说明早在西晋时期,端午节对粽子的形状和制作程序就已有讲究。当时制作粽子是用菰叶裹黏米,用枣栗等为馅,并用灰汁将其煮熟食用。其制作形状和程序之所以有如此讲究,是因为这样制作出来的粽子有阴阳相合的功能,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抗疫有好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四》提及粽子,并说明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痈肿等功效;黏米,又叫糯米,能温暖脾胃,止泻解毒、补益中气等功效。可见,粽子不仅作为一种节令美食为普通百姓所喜爱,而且在中医看来,它也是一种药膳食品,具有养生的功能。从以上分析说明,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象征物之一,有其深刻的物质文化内涵所在。

与端午粽子联系得较紧密的当属菖蒲、艾草。菖蒲、艾草历来被认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清嘉录》卷五中有端午节“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3]的记载。很显然,菖蒲在端午节被用来悬挂于床边及门户上以“却鬼”,它具有巫术的价值。同时,菖蒲又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功效。菖蒲还可做成药酒,有防病治病和保健美容的功效。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七中说:“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4]这说明菖蒲酒与端午节紧密联系在一起,丰富了节日的饮食文化。而艾草功能也相似,具有净化空气,驱蚊蝇、虫蚁的作用,艾叶入药,则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能,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古代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菖蒲和艾草的功效,并将它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www.daowen.com)

而龙舟,则是端午节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象征物之一。龙舟与“龙”这一神物是密切相关的。《说文解字》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段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5]龙是一种居于水域,统领水域物类,能在空中飞行,能兴云布雨的神物。龙自古就是一种为先民们所尊崇的神灵之物。人们对神灵的崇敬,是相信它能“避邪”。而龙舟,则是被装饰成龙形的船只,其“龙头”高昂,“龙尾”翘起,船体上画有龙的鳞甲,并涂上各种色彩。因此,龙舟被赋予了水中保护神的文化意义,它与端午节驱恶逐疫的节日习俗相符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