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源自于中原。闽南谚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防病邪。”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它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用酒调制的雄黄液,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台中、泉州谚语:“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如今福建武夷山、戴云山一带山区民间,端午节也盛行喝一些龟蛇酒、红菇酒、杨梅酒、李子酒等。
台中、台东地区还有端午贴“五毒符”以禳毒虫之风俗。相传蜈蚣、毒蛇、蜥蜴、蝎子、蟾蜍五毒并存时不敢相斗,故剪五毒红色窗花或让小孩身穿五毒图案背心,可以避免毒害,护身保平安。
台湾、福建习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刻。居民们常常在正午时刻,到河溪、水井或有山泉的地方取水,装在瓶子里,在水中加入香茅、艾草、菖蒲等驱邪植物制成午时水饮用或外用,饮用午时水、沐午时水可强身健体、驱除百病。台南市五瘟宫主祀五瘟大帝,此宫以“午时水”、“立蛋”、“送香包”等庆端午的活动而闻名,
福建是典型的茶乡.包括乌龙茶、白茶、大红袍等都闻名海内外,各地都习惯饮茶,端午节的饮午时茶更赋予了强身健体的寓意。福建三明客家人端午节也会制作和饮用很具有中药保健价值的擂茶。擂茶源远流长,据考证,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制作擂茶的原料以芝麻、茶叶、陈皮为主,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配料.如鱼腥草、川芎、藿香、凤尾草等。(www.daowen.com)
闽南有“煎堆补天”的说法。农历五月初,正是南方梅雨季节,经常淫雨霏霏,难得放晴。民间传说这是远古女娲补天时遗漏了一条缝,天空“漏了”所致,应设法予以弥补。因此,到了端午纪念屈原这天.海峡两岸沿海民间家家户户做煎堆(又叫麻团),人人吃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为了堵住天上的裂缝。
台湾多数地方有正午十二点时立蛋民俗,一年中端午节正午是阳气最旺的吉时,又是太阳引力与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两股反方向的垂直拉扯力量,这就容易使蛋直立起来。圆滚的蛋吸收天地之正气,便能竖立不倒。台湾多次举办大规模的午时立蛋比赛。据说谁能在午时立起鸡蛋,当年就可以得到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