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作和佩戴农村妇女香包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制作和佩戴农村妇女香包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端午节上做的针扎香包是另一种在当地比较普及的香包品种,但其更具实用性,是农村妇女随身携带针线的工具包,一般挂在衣襟部位,既能放置针线,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制作和佩戴农村妇女香包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香包”在古代称“香囊”,也叫“佩炜”、“容臭”。它的种类很多,西北地区以甘肃、陕西、宁夏的香包最有名。

香包具有香味,这香味来自于里面装有的有香味的中药材,如雄黄艾叶、冰片、藿香等,所以民间认为其具有驱除异味,杀菌除病,清爽神志的作用。关于香包的起源当地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以避邪物的形式出现的,在宁南山区所看到的八卦马甲、青蛙五毒兜花马甲、钟馗护身马甲、虎头鞋等,都可视为这一传统主题的延伸;一种说法是中医鼻祖岐伯(庆阳人)用来防病治病的药囊,囊中所装的就是中草药;一种说法就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在服饰方面十分讲究,一般妇女为了方便平时针工习惯,通常随身带有一个可以用来贮针、藏线且边上绣有花纹、图饰、吉祥图案的“葫芦状”的佩带物——“针扎”。

戴针扎香包。它原本是农村妇女随身携带针线的工具包,一般挂在衣襟上,既能放置针线,又起到了装饰、美观的作用。针扎香包的内芯多用头发制成。从使用角度来说,头发透气光滑,富含油质,针插在里面不但不会生锈,还可以起到保养的作用;从寓意来说,旧时交通不便,道路难行,女儿出嫁后母女会互赠香包,里面都会放上自己的头发,意思是母不离女,女不离母,就算相隔千里,依然母女连心,亲情不断。

而在端午节上做的针扎香包是另一种在当地比较普及的香包品种,但其更具实用性,是农村妇女随身携带针线的工具包,一般挂在衣襟部位,既能放置针线,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针扎香包的规格大多为两寸左右,分上下两部分,上为外套,下为内核,针藏内核中,线绕内核上,平时用外套套于内核之上,不但美观,还起到了保护针线的作用,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而其一上一下、一内一外的结构,还巧妙地体现了中国古老的阴阳相包的哲学思想。因为是妇女的专用品,所以针扎香包的造型与纹样也都有特定的形式,一般以蛙、蝉、鱼、鸟、桃、瓜、石榴等喻意阴阳交合和生产子女的动植物为创作素材,体现了多子多福的观念。(www.daowen.com)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当地最让孩子们高兴的是“系花线”(也叫“绑花线”)和“戴荷包(香包)”了。五月初五日早上,美如彩虹的花线和形状各异的香包便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便争抢着他们自己认为最漂亮、最好看的花线和香包往自己脖子、手腕以及脚腕上戴,如果两个人同时看上一个,那就免不了小的哭大的闹了,你再哭再闹,有些东西大人是不允许抢的,那就是夹杂白线的花线和“贵气儿子”的香包,因为前者只有服丧的人才能戴,后者只戴给“贵气儿子”(如姊妹三四个中独独的男娃,如果是姊妹七八个那就更是“贵气”了)。孩子们还在这天去挖“ju li mao”(方言词汇,有音无字,即“五道梅花鼠”[1]),因为在这个季节,花鼠的幼崽还在窝中,再过些时日就要出窝独自活动了。最厉害的孩子是挖那些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幼崽,捉回来用羊奶把它喂养大,它就会像狗一样跟随着主人。这要比现在城市里的人养的小狗什么的要好得多,去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放在衣服的兜里,想玩它的时候就把它取出来,因此可以说它是贴身的宠物

【注释】

[1]五道梅花鼠又称金花鼠、花黎棒,只有14厘米长,尾巴像松鼠,由于身上大都有五条很好看的斑纹所以得名“五道眉”,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皮毛质量好而且美观,是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