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送礼习俗优化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送礼习俗优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赣南,男女双方行定,并确定婚姻关系后,男方须依客家习俗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岁时向女方送礼,谓之为“送节”,亦称“捎节”。如此在宁化庵坝、赣南地区,虽“送节”习俗中互动双方有所差异,但各中寓意,却趋于一致,晚辈为表孝心,长辈则为祝福。此外在同为客家聚居地的福建龙岩地区,“送节”习俗也见载县志中。县志中虽无详细叙述,但客家人称端午“送礼”为“送节”,应确切无疑。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送礼习俗优化

庵坝位于客家重镇福建三明市宁化县,此地谓端午“送礼”为“送节”,现依文献所载,叙述如下:在庵坝,过端午时孙辈须给外公、外婆送猪肉,同时外嫁之女也须给父母送礼。其中外嫁之女是否须给父母送礼乃依其有无生儿育女而异。若为新婚,仍未生育,父母须以礼赠之,其无须还礼;若已生育,在生育后的第一个端午,外嫁之女须回娘家,并以猪肉或红包相赠父母,其中猪肉要两块成双,代表喜事逢双,添子添孙。父母则以一顶婴儿帽和一件汗衫作为回礼。往后每逢端午过节,女儿皆要给父母送礼,父母的回礼则变成半斤猪肉和五个红蛋,寓意外孙红红火火,五子登科。此外外嫁之女还应于农历新年及逢闰月时,给父母送礼,闰月时礼物为衣服及鞋,俗话称“闰月衣服,闰月鞋”[2]

由此观之,宁化庵坝端午“送节”,实为婚俗的一部分,送礼中互动的双方为外嫁之女与父母,及外孙与外公、外婆。此“送节”习俗,也盛行于客家人聚居的赣南地区,不同的是,在赣南地区“送节”中互动的双方变成女婿与岳父、岳母。在赣南,男女双方行定,并确定婚姻关系后,男方须依客家习俗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岁时向女方送礼,谓之为“送节”,亦称“捎节”。在不同岁时,所送之礼也随之各异。通常端午“送节”时,除“三牲”外,还会送些适宜夏令时节的服装、雨伞、扇子苎麻粽子等;中秋“送节”时,礼物大体与端午相似,只是以月饼、柚子等替代粽子;春节“送节”,礼物则为冬季服装、火笼、苎麻等,有时还会添些年果年糕,另外所送“三牲”的份量则要更重些。在“送节”时,不论礼物为何,均须贴上红纸或染成红色,以表吉祥如意、红红火火[3]。如此在宁化庵坝、赣南地区,虽“送节”习俗中互动双方有所差异,但各中寓意,却趋于一致,晚辈为表孝心,长辈则为祝福。此外在同为客家聚居地的福建龙岩地区,“送节”习俗也见载县志中。据乾隆《龙岩州志》卷九《风土》载:“端午门悬蒲艾,泛蒲酒,荐角黍,结彩船竞渡,以时物相遗,俗曰‘送节’”。县志中虽无详细叙述,但客家人称端午“送礼”为“送节”,应确切无疑。(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