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岸端午节俗同源,彰显爱国传统

两岸端午节俗同源,彰显爱国传统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两岸的端午文化根相同、源相同、俗相同、道相同。这两岸端午节俗同源于“爱国”,同受“爱国”之的沐浴的应用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竞渡”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友谊”,两岸端午节俗都包含着这项内容。两岸共有的“竞渡”习俗,是两岸交流的基础。端午节期间,两岸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驱蚊灭虫、采药备急、煮艾为汤、喝酒避害。两岸端午节俗都有祈福的内容,而且都面向儿童和家庭。

两岸端午节俗同源,彰显爱国传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岸的端午节俗并无二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两岸的端午文化根相同、源相同、俗相同、道相同。“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午日节’、‘五月节’。(台湾)岛内与大陆一样,端午节日,插蒲于门,煮艾为汤,食粽子赛龙舟、打石战,毫无二致。”[4]

文献记载不难看出,“厦门与台湾两地的端午习俗非常相近,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敬天畏祖’、‘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端午的节日活动,又是以龙的崇拜为特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闽台两地在端午节都有祭祀龙王的活动”。[5]

两岸端午节俗共同源自于对屈原爱国情怀与爱国义举的纪念,这种“爱国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的美德,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的国家意识和“精忠报国”(岳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大无畏爱国情怀。

“爱国”是端午节俗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爱国内涵包容下,在两岸仍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如何发扬端午“爱国”内涵的作用?值得两岸有识之士,包括学者、官员以及爱国的平民百姓去不断地挖掘和发扬。两岸同属于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都属于一个中国,两岸一家亲!这两岸端午节俗同源于“爱国”,同受“爱国”之的沐浴的应用结果。

端午节另一个内容就是“龙舟竞渡”。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竞渡”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友谊”,两岸端午节俗都包含着这项内容。两岸共有的“竞渡”习俗,是两岸交流的基础。(www.daowen.com)

端午节期间,两岸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驱蚊灭虫、采药备急、煮艾为汤、喝酒避害。如果说竞渡体现的是集体的荣誉感的话,那么上述以“避疾”为目的的端午节俗,则是全民卫生运动。通过讲卫生,避害趋利,保健安民。国强有赖于民强,民弱则国衰,国与民是相互相承辩证相连着的。为什么说奥运金牌体现着国威和国力?无疑与人们把国与民、民与国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思想观念和现实关系有关。

两岸端午节俗都有祈福的内容,而且都面向儿童和家庭。不庸讳言,两岸端午节本来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我们这里所谈的同源,实际属于“多此一举”,但本文为要单列出这一部分内容,而且不厌其烦地分别列述,其目的就在于在两岸民俗同源、同俗的条件下,希望更进一步地证明并梳理出“端午节俗”中对两岸密切交流与和谐交往更有益的内容,进而为下一步提出两岸端午节俗交流的措施提供依据。

两岸百姓都期望着幸福、健康生活。而端午节俗中面向子孙的祈福仪式,能为中华儿女子孙后代谋发展、谋幸福、谋福祉,这是值得重视的端午文化内涵。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岸政治对峙半个世纪后,如今两岸的坚冰已经打破,两岸“三通”以至于全面交通与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以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理性思考,为了我们的共同的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应用端午节俗中共同的“关注少年”和“关注家庭”内容,关注两岸的未来和共同发展,携手共创两岸双赢!促进两岸进一步全面合作,直至完全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