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洲一体化的新发展趋势

欧洲一体化的新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冷战结束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经济领域向政治外交领域逐步发展的递进性。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欧盟的东扩,联合的欧洲正在成为一支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地区力量。欧洲向心力的出现要求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至此,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整个欧洲来说,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整个欧盟的意义是巨大的。

欧洲一体化的新发展趋势

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冷战结束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经济领域政治外交领域逐步发展的递进性。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欧盟的东扩,联合的欧洲正在成为一支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地区力量。

1.冷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展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0世纪80年代末期欧洲局势的剧变提高了欧共体在欧洲的核心地位,出现了前苏联东欧国家向欧洲回归,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向欧共体靠拢的趋势。欧共体成为欧洲稳定的重要力量。欧洲向心力的出现要求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和扩展。1991年12月9日,欧共体第46次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两部分的《欧洲联盟条约》。因该条约是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的,故而又称作《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次年2月7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的外交和财政部部长正式签署《马约》。《马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第二,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第三,建立成员国之间在司法与民政事务方面的合作机制。《马约》的签署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的转变。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次巨大的质的飞跃,因此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至此,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95年1月1日,欧盟实现了《马约》签署后的第一次扩大。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国。与此同时,欧盟还作出了进行东扩的战略决定,并加快了吸引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步伐。

欧共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欧洲自由联盟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1992年5月2日,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联盟在葡萄牙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欧洲经济区协议》,此举被看作是在整个西欧建立统一大市场,从而在欧洲更大范围内推动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举措。1994年1月1日协议生效,欧洲经济区宣告正式成立。欧盟自由贸易区的5个国家芬兰、奥地利、瑞典、挪威、冰岛与12个欧盟成员国加入了欧洲经济区,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欧洲一体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阿姆斯特丹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虽然规定了欧盟三根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内政和司法合作。但除分三阶段实现货币联盟外,《马约》对第二和第三根支柱没有明确规定。为此,1995年6月2日起,欧盟召开政府间会议讨论《马约》的修改。经过两年的艰苦谈判,1997年6月阿姆斯特丹首脑会终于达成协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条约》(以下简称《阿约》)。同年10月2日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阿约》。《阿约》是继《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的第三个欧盟条约。与《马约》相比,《阿约》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进一步提出了欧盟实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就业”内容纳入条约。但它并未解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方面的所有问题。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就充分暴露了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弱点。1998年3月12日,欧盟15国与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11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伦敦正式启动了名为“欧洲会议”的首脑定期磋商机制。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使用。欧盟11个国家成为第一批欧元区成员国(另外四国中,希腊暂时不具备条件,英国、丹麦、瑞典则不愿加入)。欧元的诞生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继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内部统一大市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走向成功的重大标志之一,对欧洲联合的深化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作为欧盟的单一货币,欧元在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上升,现在欧元区成员国已扩大到17个,基本形成美元、欧元、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尼斯条约》 为适应欧盟东扩的需要并进一步推动一体化的深入发展,2000年12月,欧盟15国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召开首脑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尼斯条约》,《尼斯条约》与《阿约》形式类似,是对欧盟基本条约的修订案。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对欧盟机构的构成和决策程序及方式进行调整。根据这一条约,欧盟部长理事会今后将基本按照成员国人口来分配表决票数,用“多数表决制”代替目前的“一致表决制”,以提高欧盟的决策效率。条约重新分配了成员国在理事会中的票数,并且确定了12个入盟候选国的票数,为今后接收新成员国做好了安排。2002年11月,爱尔兰通过公民投票批准了《尼斯条约》,至此《尼斯条约》正式生效。欧盟东扩的进程正式启动。

2003年4月16日,欧盟与10个新成员——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签订了入盟协定,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正式由15国扩大到25国。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两国入盟,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入盟,至此,欧盟成员达到28个。欧盟东扩后,整个经济区域的面积将由原来的320万平方公里扩大为4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亦将由目前的3.7亿人增至4.8亿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对整个欧洲来说,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整个欧盟的意义是巨大的。首先,从安全层面看,欧盟的扩大将增加欧洲大陆的政治稳定和安全系数,最终消除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对抗和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其次,从经济角度看,东扩是欧洲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将扫除贸易壁垒,建立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它既是欧盟21世纪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经济活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器,也是中东欧国家摆脱经济困境、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再次,东扩提升了欧盟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地位,增加了其在大国关系中的分量。此外,以欧洲认同为基石的欧盟东扩,为全世界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由于认同和身份的差异而引发的矛盾起到典范作用,使各种文明冲突和族裔冲突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具有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走到一起。这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意义重大。

2.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的确立与发展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共体成员国“决定实施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包括最终制定一项可及时走向防务的政策、并以此加强欧洲的同一性和独立性,从而促进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由此形成,并被确立为欧盟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下简称CFSP)作为欧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欧共体外交政策行动(EC Foreign Policy Activity)是CFSP的初始形式。其时,欧共体的这种外交政策行动只是在美苏对抗的国际环境下保护自身安全的一种尝试,从本质上来讲显然是松散型的,尚未形成“一致的对外政策”。对于共同外交政策行动,当时的欧共体并没有具体、成文的法律来予以保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共体政治合作机制开始启动,欧共体的共同外交行动开始变得更加实质化,但总体而言,政治合作尚未达到制定共同政策的程度。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欧共体成员国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其脆弱性和局限性。然而正是海湾战争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力进一步凸现了推进欧洲政治合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政治愿望和动力上为CFSP在《马约》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12月《马约》诞生,CFSP正式形成,欧洲一体化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www.daowen.com)

《马约》生效后,欧盟在实施CFSP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向转型中的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帮助解决东欧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和纠纷,积极参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等。但是《马约》毕竟是各国间妥协的产物,由于立场不同,欧盟各成员国在政治合作上仍有许多不协调的情况。鉴于此,1997年的《阿约》对《马约》作了一些修改,从而推动了CFSP的发展。1999年召开的科隆会议和赫尔辛基会议使CFSP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科隆会议的贡献在于它解决了《阿约》遗留下来的决策上存在的问题。赫尔辛基会议则在科隆会议的基础上对于欧盟行动能力作出了更为详尽和可行的规定。2001年签订的《尼斯条约》将CFSP的范围扩展至安全和防务议题。2007年12月13日,欧盟成员国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条约》,该条约对CFSP进行了一系列制度革新和机构调整,包括设立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职位、设置欧洲对外行动署、设立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事务高级代表职位等。这一调整将增加欧盟在对外关系领域内的协调一致,扩大欧盟采取军事行动以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空间,从而提高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灵活性。

共同防务作为CFS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1年,德、法两国首脑根据冷战结束后欧洲形势的变化,提出组建欧洲军团的设想,即在1987年成立的法德旅基础上加强军事合作,吸收西欧联盟其他成员国军队建立欧洲联合军团。1993年,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和卢森堡五国组建了欧洲军团,欧洲军团接受欧盟的指挥,主要执行以下三项任务:保卫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作为“欧洲防务”的基础,欧洲军团的战斗力相当可观。编入这个部队的包括1个德国装甲师,1个法国装甲师,1个比利时机械化师,1个西班牙旅和1个德法混成旅。欧洲军团参加了波黑维和行动,并以欧洲军团参谋部人员为核心组成联合国科索沃维和部队参谋部。然而科索沃战争暴露出欧盟在军事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作战能力和军备水平同美国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使欧洲建立独立防务显得更为紧迫。1999年12月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决定,在欧洲军团的基础上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持和平以及救援行动。快速反应部队同欧洲军团的区别在于,它以处理冷战后的欧洲及世界危机为使命,具有自主行动权,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借用北约资源,在危机地区执行任务。快速反应部队属于北约,更属于欧洲,欧洲特性极其明显。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表明欧洲在防务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走上自主的道路。

3.欧盟外交的实践

冷战后,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过渡。为此,欧盟实施了多边外交战略,在继续把外交重点放在欧洲的同时,欧盟加大了对欧洲以外地区的进取力度,总目标是使欧盟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一极。

首先,继续加强和巩固美欧联盟的建设,与美国充分展开合作的同时更加强调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权益,力求改变对美从属关系,发展对等的欧美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欧盟关系在传统的大西洋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一种全方位的双边关系。1990年11月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跨大西洋声明》。确定双方伙伴关系的准则、共同目标、合作领域及磋商机制,为双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文件。此后,欧盟和美国多次举行首脑会议,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然而这种政治合作关系的初步形成并没有改善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争端和摩擦。1993年初,克林顿政府上台后优先关注国内问题和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事务,一时间又为美—欧关系蒙上阴影。为了防止大西洋关系出轨,欧共体在1994和1995年主动提出建立一个“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TAFTA)的建议。1995年1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欧盟执委会主席桑特在马德里会晤,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确立了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伙伴关系与合作框架。此外,双方还决定逐步筹建跨大西洋经济区,以消除双方间的贸易障碍。1998年5月,双方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发起“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行动,以消除欧美间的贸易壁垒,促进欧美经济共同增长,为实现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铺平道路。2007年4月底,欧盟—美国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上,双方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计划”和开放领空等多项协议,并决定成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以监督、指导和加强双方经贸关系。

当然,欧美关系的发展并没有一帆风顺平稳发展的,尤其是在小布什第一任期,欧美关系因为小布什的单边主义行径和伊拉克战争陷入谷底,后来奥巴马上台后实施多边主义,拉近和欧盟在许多重要国际议题上的差距,推动欧美在涉及共同利益议题上的合作,为欧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氛围与条件。2013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将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6月谈判正式开始。TTIP是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谈判一旦达成,将意味着世界上最发达和规模最大的欧美自贸区的形成。

其次,考虑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欧盟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外交政策,尤其重视与俄罗斯的关系发展。冷战后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出现缓和并不断得到加强。1993年12月,双方在布鲁塞尔签署了《俄罗斯同欧洲联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并宣布建立半年一次的首脑定期会晤机制。1994年6月24日,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为期10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12月该协定生效。根据该协定,自1998年起,俄欧首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双方关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提出建立俄欧四个统一空间计划,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和统一科教文化空间。2005年5月,双方通过了有关建立俄欧四个统一空间“路线图”的一揽子文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欧盟和俄罗斯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加强。据2015年2月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俄罗斯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为3773.6亿美元,占2014年俄罗斯贸易总额的48.2%。[10]然而,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依然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欧盟对俄罗斯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核武库的疑虑也是影响欧俄关系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2013年以来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欧盟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俄欧关系迅速恶化。

同时,欧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欧盟曾经通过《洛美协定》扩大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通过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向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等方式,提升了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1996年3月,欧盟15国首脑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就亚欧两大洲的关系以及全球重大事务交换意见,这是亚欧国家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原宗主国与原殖民地国家在完全平等基础上的第一次对话,是在没有美国参与下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欧盟试图与亚洲建立正式联系所迈出的第一步。欧盟也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不断的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并加强政治对话,积极的创建沟通途径。

总的看来,经过冷战后20多年的发展,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其相比,政治一体化还明显滞后,特别是在共同外交方面,欧盟还不能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但这并不妨碍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当前欧盟已经成为制约美国“单极霸权”一支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