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跻身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开始对其对外关系进行调整与摸索。1972年7月成立的田中内阁强调,在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情况下,日本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国家利益,自主地决定对外政策,逐步承担与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以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为此,田中内阁提出“多边自主外交”的方针,并在其指导下与美国、苏联、中国等战略力量实行了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调整。
1.日美“平等伙伴关系”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尼克松政府开始把日本视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提出要与日本建立“平等伙伴关系”。1972年7月成立的田中内阁也表示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扎扎实实地建设符合新时代的日美关系”。1973年5月,尼克松总统发表第四次“外交咨文”,表示日本将是美国“最高价值的伙伴”。日美两国关系开始从战后从属与支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向平等伙伴与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的关系过渡。日本利用尼克松政府要求其在亚洲承担更大责任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其在同盟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3年田中访美期间,日美商定由日本部分接替美国在亚洲遏制苏联的作用。此后,日本多次保证以日美合作为基础,逐步增强防卫力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对美国的远东战略进行“补充和加强”。这一切都有效地加强了日美同盟关系,增强了日本在同盟关系中的对等地位。
2.日苏关系(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加强了与苏联的接触与对话。1973年10月,田中角荣首相访问苏联,并与勃列日涅夫举行首脑会谈。10月10日发表的《日苏联合声明》明确表示要“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北方四岛问题以模糊的间接方式提出。此后日本首相多次访苏,但在北方领土方面毫无进展。面对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苏联方面日益失去耐心。1978年1月,苏联索性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表示日苏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遭到日本朝野的指责。另一方面,尽管由于领土问题导致日苏之间的政治关系陷入僵局,但日苏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该时期有了较大的进展。日本向苏联提供资金、技术。1970~1977年的8年间,日苏间签订的经济合作项目多达13个,日本对苏贷款额为31.91亿美元。日苏贸易也得到较大发展。1970年日苏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8.219亿美元,到1979年已增加到43.721亿美元。这种经济领域的缓和关系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终结,日苏关系也进入冰冻期。
3.日中邦交正常化
战后日本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1971年7月,美国尼克松总统发表即将访华的“爆炸性”声明,美国调整对华关系事先没有通知日本。尼克松“越顶外交”在日本朝野引起轩然大波,国内强烈要求恢复日中邦交,敌视中国的政策已难以为继。1972年7月,主张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为日中邦交带来巨大转机。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率团访华,29日,中日签署《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两国不正常关系宣告结束;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随后,日本与蒋介石集团断绝外交关系。1973年初,日中两国互设大使馆并互派大使。1978年8月12日,日本与中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10月28日,条约正式生效。《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不仅成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促进了两国在经贸领域的较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