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斯大林逝世有关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斯大林逝世有关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苏联新领导人主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逐步解决造成东西方尖锐对立的战后遗留问题。奥地利问题成为打破冷战坚冰、缓和东西方关系的突破口。四大国围绕德国问题、欧洲安全问题、裁军问题和发展东西方之间的接触问题展开了谈判。西德坚持要苏联释放被扣留的德国人,否则不可能建立两国正常关系。9月13日,苏联和联邦德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双方同意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斯大林逝世有关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苏联新领导人主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逐步解决造成东西方尖锐对立的战后遗留问题。1953年8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宣称“国际上目前一切有争议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有关国家的共同协商和平地加以解决”。奥地利问题成为打破冷战坚冰、缓和东西方关系的突破口。

奥地利国家条约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历史上,奥地利的兴衰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以奥地利为肇端。“二战”结束后,奥地利不可避免地又成为美苏争夺欧洲的一个焦点。从1945年5月开始,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了奥地利。在波茨坦会议以后的十年内,四国多次就奥地利问题进行谈判,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苏联要求实行奥地利的民主化,反对奥地利成为北约成员国,坚持奥地利问题与德国问题联系解决。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则坚持对奥和约应与德国问题分开考虑,力图将奥地利拉入北约。双方各持己见,奥地利问题一直悬而未决。1954年10月,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九国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西德重新武装并加入北约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德奥问题共同解决已毫无意义。1955年2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不再等待缔结对德和约,四大国即从奥地利撤走他们的军队”。1955年4月,奥地利总理拉布访问莫斯科,就对奥国家条约问题举行会谈,双方在奥地利中立化、四大国撤军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1955年5月15日,美、英、苏、法四国和奥地利的代表在维也纳签署了《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的国家条约》,条约规定:苏、美、英、法承认奥地利恢复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和民主国家,恢复奥地利战前边界;奥地利保证永远保持中立,不参加军事集团和不准在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禁止德奥合并或“建立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同盟”;奥地利消灭一切法西斯组织;条约生效后,四国占领军于1955年底以前撤走;四国放弃对奥地利的战争赔偿要求。同年12月25日,四大国占领军撤出奥地利。26日,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

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签订,恢复了奥地利的国家独立,解决了一个战前遗留问题,从而消除了欧洲地区的一个紧张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紧张局势;奥地利问题的顺利解决是苏联主动行动的结果,它向西方传达了苏联希望缓和的诚意,为以后四国首脑会议的召开铺平了道路;奥地利的中立虽然使苏联失去了一个前沿基地,但是阻止了美国把奥地利拉入西方军事集团的企图。

日内瓦首脑会议 1955年7月18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聚集在日内瓦,举行了战后十年来最高级首脑会晤。四大国围绕德国问题、欧洲安全问题、裁军问题和发展东西方之间的接触问题展开了谈判。在德国问题上,艾森豪威尔表示要“在自由选举的基础上组成一个全德政府”,英法两国代表表示完全同意其主张,并提出统一后的德国应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苏联代表团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苏联代表团拒绝了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安全保障”以换取苏联同意让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的建议。苏联代表指出,西德的重新武装和把它拉入西方国家的军事集团,已成为德国统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德国统一变得很难实现。苏联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分两个阶段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解散华沙条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由于自始至终存在根本分歧,会议最终未能达成明确一致的协议。在裁军问题上,双方的立场也相距甚远。苏联提出建立国与国之间信任和裁军的具体措施,并建议与会国承担不使用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义务。西方国家则对此避而不谈。艾森豪威尔提出了美苏相互“开放天空”的建议,即美苏两国互换本国军事地图,允许对方飞机进行“空中摄影”。艾森豪威尔称,这样就能让全世界相信美苏两国正在为防止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突然袭击而努力。这一建议遭到赫鲁晓夫的拒绝,认为这个建议没有触及裁军问题,实质是美国企图侦察、收集苏联国防情报的阴谋。关于东西方之间接触的问题,与会国统一逐步消除人员往来和贸易的障碍,促进相互接触和交流。在苏联与西方代表之间的非正式谈话中,苏联代表曾建议解决中国的台湾问题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但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声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1955年7月23日,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结束。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会议未就任何国际问题达成协议。但它展现了各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态度,为美苏两个敌对国家在以后进行限制双边战略武器谈判开辟了道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作用。

苏联与西德建交 1954年巴黎协定签订后,联邦德国成为北约的前沿阵地,对苏联构成了直接的战略威胁。为了改善不利的国际形势,日内瓦会议后苏联主动向联邦德国提出了两国建交问题。1955年6月17日,苏联向联邦德国发出照会,呼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苏联的建交谈判倡议在联邦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阿登纳总理左右为难,既怕答应与苏联的直接谈判会扰乱德国重新统一的程序,又明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没有苏联的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与美、英、法三国磋商后,1955年9月8日,阿登纳率团访问莫斯科。双方在战俘问题与德国统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谈判。西德坚持要苏联释放被扣留的德国人,否则不可能建立两国正常关系。苏联宣称在苏联的德国战俘已全部释放并回到德国,仅剩下的9628名前希特勒军队战犯是因为反对苏联人民、反对和平和人类的特别严重的罪行而受到苏联法庭的审判。在西德的坚持下,急于建交的苏联很快就在战俘问题上做了让步,同意赦免或是以战犯身份将德国战俘移交给两个德意志国家。9月13日,苏联和联邦德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双方同意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10月17日,苏联释放了德国战俘。(www.daowen.com)

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是苏联新领导人外交活动的又一成功之举。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后,双方开始就经济贸易问题谈判,联邦德国的技术和资金对苏联经济状况的改善是意义重大的;苏联此举,强化了两个德国的既成事实,使西方国家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客观现实,1955年9月20日,苏联与民主德国签订了两国关系条约,条约肯定了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对联邦德国来说,此举缓和了与苏联的关系,减轻了压力,提高了其国际地位,为其商品和资本出口提供了巨大的东方市场。

苏联与日本恢复邦交 “二战”后,日本本土被美国单独占领。1951年9月4日,美国绕开苏联和中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片面的对日和约。同一天,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日本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实际上却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美日结盟对苏联的远东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苏联开始重视对日关系,尤其是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进一步考虑推动苏日关系正常化。1954年12月1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使苏日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来说,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尽快加入联合国,改善其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日本想在苏联反对的情况下加入联合国是不能想象的。因此,日本也需要改善同苏联的关系。1954年12月10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声明,日本政府愿意在双方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恢复同苏联的关系。1955年至1956年,苏日两国先后在伦敦和莫斯科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谈判。双方对日本加入联合国、苏联政府放弃战争赔偿要求、两国经济文化关系和渔业协定问题,基本达成一致,争论的焦点是日本北方领土问题和遣返日本战俘问题。日本坚持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属于日本,苏联代表则引用《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认为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问题已经解决。双方僵持不下,领土问题成为主要障碍。1956年9月11日,日本首相鸠山一郎致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建议先实现邦交正常化,领土问题以后再谈判。同年10月15日,鸠山一郎抱病访苏,19日,日苏双方签署《日苏共同宣言》,宣布规定两国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苏联放弃赔款要求;释放全部在苏联被判罪的日本公民;苏联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苏联同意在日苏和约缔结后把齿舞和色丹两个岛移交给日本。同年12月18日,在苏联的支持下,日本加入联合国。26日,在苏联服刑的1 025名日本人回国。1960年1月,日本同美国签订新的《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苏联政府声明,只有在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日本领土和苏日之间签订和约的条件下,齿舞和色丹岛才能移交给日本。[6]日苏间的领土问题就一直僵持下去。

美苏戴维营会谈 随着苏美两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苏美关系也向缓和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期间的美苏戴维营会谈。赫鲁晓夫极为推崇首脑外交,积极推动苏美首脑会晤,试图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目标。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在接下来10天的参观访问中,赫鲁晓夫大谈苏美合作对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和平共处的总路线。25日~27日,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在美国总统山地别墅戴维营(Camp Davis)进行了三天的非正式会谈。这是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首脑的第一次会晤。这次会谈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裁军问题,苏联建议各国从其他国家撤走军队,拆除在外国领土上建立的军事基地,遭到美国的拒绝。艾森豪威尔建议两国停止制造和试验核武器并重提“开放天空”的方案,再次遭到苏联的拒绝。关于举行四国首脑会晤的问题,艾森豪威尔表示,只要苏联在柏林问题上的最后通牒一天不取消,他就连谈也不会谈参加一次最高级会议的问题。最后,赫鲁晓夫做出让步,同意取消解决柏林问题的最后期限。27日,苏美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一切没有解决的国际问题都不应当通过运用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美苏戴维营会谈虽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但它是美苏两国试图走出冷战、走向缓和的初步尝试,会谈开创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的尝试,缓和了当时一触即发的柏林局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