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优化措施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战爆发后,他在德国军队中服役,由传令兵晋升为一名上等兵。经济危机期间,希特勒先是利用民众心理状态的变化,展开欺骗性宣传,声称要消灭失业、增加工资、取消地租、废除债务,同时疯狂攻击民主政体,攻击魏玛政权,鼓吹独裁制的所谓优越性,许诺纳粹政权将向一切公民提供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纳粹德国要大规模扩充军备,首先就必须摆脱国际束缚。这样,法西斯德国就迅速变成了欧洲的一个战争策源地。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优化措施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了灾难性打击。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外国资本输入中止,另一方面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结成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金本位集团,通过货币贬值和其他保护措施大打价格战关税战,争夺国际市场,这样就堵住了德国经济向外渗透的缝隙,德国没有能力通过出口来解决国内积压的产品,外贸量一落千丈。国内大量的工农业企业由于产品滞销而被迫宣布倒闭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大量失业。再加上最后几届魏玛政府基本延续了传统的财政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量征收新税,裁减政府职员,削减救济金和养老金,这些措施不仅进一步打击了中下层民众,而且减少了德国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助长了危机的深化。这样,在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的情况下,民众的政治要求也发生变化。德国广大民众强烈要求改变现状,迫切希望得到强有力的国家保护,并不在乎这个国家是实行民主制还是独裁制。而且由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的严厉惩罚,德国民众本来就不满,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民众更加痛恨《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打压,痛恨大量战争赔款对德国恢复发展的遏制。这时德国民众要求打破凡尔赛体系压迫和束缚的呼声更为强烈。正是这种内外交困的政治环境给了希特勒可乘之机。

(一)希特勒上台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与德国巴伐利亚边境的小镇勃劳,14岁丧父,18岁丧母,20岁时开始了在维也纳的流浪生活。1913年来到德国慕尼黑定居。一战爆发后,他在德国军队中服役,由传令兵晋升为一名上等兵。战争结束后,由于他在反犹太人的活动中初露头角,同时也因为支持德国国防军而得到陆军的赏识,获准继续留在部队当“政治教官”,这就给了他跻身政治舞台的机会。1919年9月,他加入了一个名叫“德意志工人党”的组织,成为这个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1920年2月15日,希特勒给该党冠以“民族社会主义”的美名(简称“纳粹”[Nazi],即德语“民族”和“社会主义”两词的缩写),并且很快排挤了党的领导人,独揽大权。1921年,希特勒成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的主席。

到了30年代,国际国内环境进一步给希特勒夺取政权创造了机会。经济危机期间,希特勒先是利用民众心理状态的变化,展开欺骗性宣传,声称要消灭失业、增加工资、取消地租、废除债务,同时疯狂攻击民主政体,攻击魏玛政权,鼓吹独裁制的所谓优越性,许诺纳粹政权将向一切公民提供强有力的国家保护。由于希特勒的宣传迎合民众的心理需要,大量的群众加入或支持纳粹党,使纳粹党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希特勒又以此为资本,积极同垄断资产阶级和国防军相互勾结,许诺执政后将扩大德国的军事力量,训练800万后备军,使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夺取新的“生存空间”,建立以日耳曼人种为基础的新帝国,成为“地球的主人”。于是,在1932年末到1933年初的政府危机中,越来越多的垄断资本家和国防军官兵支持纳粹党。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同意任命希特勒为内阁总理,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由总统亲自遴选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而且新内阁必须维护魏玛宪法和争取获得国会多数支持。

不幸的是,这些条件并没有对希特勒形成束缚,在他执政后,立即以总理的权力和纳粹党军事组织“冲锋队”的暴力为后盾,在德国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法西斯统治措施:取消议会制、取缔纳粹党之外的一切政党;控制军队,建立党卫军;迫害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实行法西斯奴化教育,摧残科学文化,迫害知识分子;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军事化干预,巩固法西斯经济基础,强化垄断,为战争做准备。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希特勒随即修改宪法,取消总统职务,宣布自任“元首兼总理”,在德国完全确立了纳粹独裁统治体制。(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在对外政策方面,希特勒也积极为扩军备战做准备。

(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纳粹德国要大规模扩充军备,首先就必须摆脱国际束缚。所以,希特勒在1933年10月中旬先后宣布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国际联盟,理由是日内瓦裁军会议不能满足德国关于“军备平等”的要求,国际联盟将德国视为“二等公民”。随后,法西斯德国就单方面开始了重整军备的过程,军费开支的数额及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都迅速上升。1935年3月16日,德国正式公布重整军备的宣言,指责《凡尔赛和约》待遇不公,宣布从即日起实施国防军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在公开踏上扩张军备的道路后不久,希特勒就积极谋划重新占领莱茵河右岸的非军事区,从而对凡尔赛体系提出直接挑战。1936年3月7日,德军正式进入莱茵区。当时,德国的大规模扩军刚开始不久,军事上同法国相比其实处于劣势,法国完全有实力制止德国。希特勒后来回忆在下令进军莱茵区后的48小时内自己处于“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他已经做好准备,如果遇到法国抵抗就会立即撤军。然而,当时的法国经济萧条,国内阶级矛盾和党派斗争十分尖锐,政局动荡,军费预算一再削减。实际上作为“看守内阁”的萨罗政府最后决定不予反击,并把未来行动的决定权交给了国际联盟特别是英国政府。而英国政府对希特勒的冒险举动采取超然态度,主张由国际联盟正式谴责德国的行为,但是不愿意对它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更加反对实行军事干预。于是,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紧张的时刻”,开始重新武装莱茵区,为发动战争做准备。这样,法西斯德国就迅速变成了欧洲的一个战争策源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