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意大利发动了旨在吞并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两地合称利比亚)的对土耳其战争。这两个地方与西西里岛隔海相望,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意大利早就准备将其吞并,多年来一直派间谍装扮成渔民、神甫和商人到当地刺探情报和购买土地。从1882年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开始,意大利还先后通过1900年的《法意协定》和1909年的俄意《拉匡尼基协定》获得了德、奥、法、俄等国对自己吞并计划的认可。但是由于19世纪末两次侵略阿比西尼亚战争的失败,意大利一直信心不足,不敢对土耳其开战。直到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意大利才决定趁机采取行动。
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向土耳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明确表示由于土耳其当局对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企业和侨民采取敌视态度,意大利政府必须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实施军事占领,并且要求土耳其政府阻止可能发生的抵抗行为。面对意大利这种赤裸裸的侵略和无理要求,土耳其政府还委曲求全地按期回复照会,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意大利根本不予理会,第二天就对土耳其宣战,两万意大利士兵先后在的黎波里登陆。土耳其政府随即呼吁欧洲大国主持公道,然而这些大国早就被意大利买通,不仅不支持土耳其,反而一致规劝土耳其投降,英国甚至封锁了土耳其军队借道埃及前来增援的道路。11月15日,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意大利等不及军事行动结束就宣布兼并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但是土耳其政府并没有立刻投降,当地的阿拉伯居民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反抗意大利的占领。
就在意土两国忙于战争的时候,俄罗斯又趁火打劫向土耳其提出了黑海海峡对俄军舰开放的要求。俄罗斯政府授权驻土耳其大使恰雷科夫与土耳其首相塞德帕夏谈判,表示俄罗斯愿意放弃在亚洲土耳其的北部和东北部修建铁路的特权,以换取土耳其政府同意俄罗斯军舰通过黑海海峡的权力。起初土耳其方面对俄罗斯的提议并不反感,但是恰雷科夫急于求成,1911年10月12日,他把一份《俄土协定》草案送交塞德帕夏,其中不仅对涉及俄罗斯利益的相关巴尔干问题全都做了安排,而且还附加了一封信,要求土耳其在一周内答复。这就引起了塞德帕夏的警觉,他很快看出这是一个陷阱,是俄罗斯要在黑海海峡部署舰队的信号,于是他对恰雷科夫的方案采取了拖延对策,同时向德国通报消息,请求援助。(www.daowen.com)
德国方面料定英法一定会出面干涉俄罗斯对黑海现状的挑战,于是表面上支持俄罗斯,其实是要坐山观虎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与德国的态度一致。不出所料,得到消息的英法两国立刻采取行动。1912年初,英法两国声明不反对开放黑海海峡,但是不能只对俄罗斯一国开放,而要对所有国家开放。这样实际上就违背了俄罗斯要求开放黑海海峡的初衷,因为黑海是俄罗斯进出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如果让其他国家也进入黑海就等于让它们进入了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地带。俄罗斯绝对不能允许这种结果出现,所以只好宣布恰雷科夫的行为并不代表俄罗斯政府的主张。事情的最后以恰雷科夫的被迫辞职草草了结。
然而,俄罗斯对巴尔干的企图并没有打消。随着土耳其政府在意土战争中的失败,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也日益紧张,饱受压迫的巴尔干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它们结成巴尔干同盟,准备发动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战争。鉴于这种形势,土耳其政府也只好放弃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结束与意大利的战争,[1]转而对付巴尔干同盟。两次巴尔干战争很快爆发,俄罗斯和德国都趁机介入,展开了利益争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