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争的四个阶段与主战场

战争的四个阶段与主战场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年战争”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就这样宣告结束。(二)丹麦阶段从1625年开始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力是丹麦。于是,刚刚结束对波兰作战的瑞典乘胜扩张,拉开了“三十年战争”第三阶段的帷幕。

战争的四个阶段与主战场

(一)波西米亚-普法尔茨阶段(1618~1624年)

1618年波西米亚起义后,为了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起义者在第二年8月废黜了由帝国皇帝马提亚指定的王位继承者斐迪南,同时选举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1596~1632年执政)为国王。腓特烈五世是当时新教联盟的首领,又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执政)的女婿,波西米亚希望借此获得新教联盟和英国的支持。

起义的早期阶段,波西米亚军队已经攻入奥地利境内,逼近首府维也纳,奥地利新教徒也积极响应,形势对波西米亚非常有利。但是在国内,腓特烈五世既不能左右那些自行其是又寻求妥协的贵族,也不能减轻封建压迫以团结市民阶层和农民;在国外,波西米亚并没有得到北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援,甚至腓特烈五世的英国岳父也没有采取行动。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波西米亚被迫在维也纳城下停止了进攻,多次派代表与帝国皇帝谈判。而此时的皇帝正是被起义者推翻的国王斐迪南。

1619年,斐迪南在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下,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斐迪南二世(1619~1637年执政)。斐迪南二世用金钱和土地换得天主教同盟首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支持镇压波西米亚起义军。1620年11月,起义军最终战败,布拉格被占领,大批的起义者被处死。哈布斯堡家族重新统治波西米亚,并强制推行天主教,禁止新教。紧接着,西班牙军队又用三年的时间,于1623年占领了普法尔茨,腓特烈五世被迫逃亡,马克西米利安出任普法尔茨选帝侯。“三十年战争”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就这样宣告结束。

在这个阶段,东欧地区还爆发了瑞典与波兰-立陶宛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战争,战争从1621年一直持续到“三十年战争”第二阶段的结束,双方打得难分胜负。最终由法国出面调停,瑞典得到了立窝尼亚和对普鲁士所有港口的使用权。

(二)丹麦阶段(1625~1629年)

从1625年开始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力是丹麦。本来,丹麦-挪威王国在“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严格保持了中立,但是为了进一步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霸权,并且向北德意志扩张势力以便与瑞典进行有利的角逐,1625年在英国、荷兰提供巨额财政补贴和北德意志新教诸侯的大力支持下,丹麦入侵德意志,开启了“三十年战争”的第二阶段。非常不幸的是,丹麦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于1629年7月被迫签订《卢卑克和约》,放弃了对德意志事务的干涉。

丹麦败退后,天主教势力北进,哈布斯堡王朝企图建立欧洲政治霸权的计划不仅对荷兰和英法造成了威胁,更使企图向北德意志扩张领土和霸占波罗的海的瑞典深感不安。于是,刚刚结束对波兰作战的瑞典乘胜扩张,拉开了“三十年战争”第三阶段的帷幕。(www.daowen.com)

(三)瑞典阶段(1630~1635年)

1630年7月,瑞典军队进入北德意志,在法国和沙俄的大力援助下,长驱直入占领了德意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将巴伐利亚的慕尼黑和波西米亚的布拉格都尽收囊中,直接威胁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力中心——奥地利。受这种大好形势的鼓舞,原来一直避免直接卷入战争的沙俄在1632年9月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以配合瑞典的行动。

但是这种有利形势并没有维持太久。神圣罗马帝国很快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1632年11月在萨克森境内的吕岑战役中,瑞典军队虽然取得胜利,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却不幸阵亡。这时的瑞典军队由于长年在外征战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失去了强有力的指挥,于是开始节节败退。原本准备配合瑞典的沙俄由于缺少策应,也于1634年2月对波兰缴械投降。1635年5月,德意志新教诸侯国也纷纷向神圣罗马帝国妥协,瑞典的失败已成定局,一直企图打垮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国才接过了战争的重担。

(四)法国-瑞典阶段(1636~1648年)

1635年的法国,实际掌权者是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红衣主教黎塞留。在黎塞留的主持下,法国先后与荷兰、瑞典结盟,并于1635年5月对西班牙宣战。黎塞留的战略是分兵数路,但是仍以德意志为主战场。战争很快就全面展开。1636年夏,西班牙军队从西属尼德兰入侵法国北部,经过重整军备的瑞典从德意志北部压入中部,1637年法国军队又进入了德意志南部。战火越烧越旺,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军事优势逐步转移到法国和瑞典方面。

1643年5月,法军在罗克鲁瓦会战中取得重大胜利,由于步兵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基本丧失了继续参战的能力。1645年3月,瑞典侵入波西米亚,并在扬科夫战役中取得了对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联军的重大胜利。战争发展到这时,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主战场德意志境内更是破坏惨重,民不聊生。哈布斯堡王朝和天主教同盟已经彻底失败,皇帝斐迪南三世(1637~1657年执政)被迫求和。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掌握绝对军事优势和谈判主动权的法国、瑞典也同意结束战争,进入和谈,最终订立了标志国际关系史开篇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