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合同背后的金融业务具有资金流动快、办理方便、总量大等特点,对活跃市场经济具有极大的价值。目前,很多电子合同背后的金融业务采取纯信用的模式进行借贷,在使得公众享受金融红利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不良借贷出现的风险。对纯线上金融消费存在需求的公众,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理解甚至怠于阅读电子合同内容,对不良借贷的法律后果没有正确认识。
电子合同背后的金融业务具有资金流动快、办理方便、总量大等特点,对活跃市场经济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近几年所谓的线上金融在实践中出现了“跑路潮”,存在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对应而言,人民法院面对此类案件亦是疲于奔命。究其原因,电子合同背后的金融业务相比于较为规范的传统金融业务而言,主要问题在于:(1)单笔交易金额小。通过纯线上金融环境的贷款额度一般都比较低,甚至可以低至几百至几千元不等。(2)交易总量大。因为交易单笔金额低,会有大量有需要的人通过纯线上金融环境进行贷款,也就导致了监管难度大。(3)纯线上完成借贷流程。纯线上的借贷流程,似乎正消解传统借贷程序的亲历性和仪式感,缺乏对逾期还款后果的警示,没有司法威慑力。(4)借贷时间较短。线上金融资金流动快,而一旦违约率高,则会出现催收或诉讼时间成本与所能弥补的收益不成正比的问题,催收难度极大。(5)无抵押无担保。目前,很多电子合同背后的金融业务采取纯信用的模式进行借贷,在使得公众享受金融红利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不良借贷出现的风险。(6)借款人平均文化程度有限。对纯线上金融消费存在需求的公众,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理解甚至怠于阅读电子合同内容,对不良借贷的法律后果没有正确认识。
面对上述情况,此类各家金融机构大多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不良借贷的问题,因而导致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不仅给法院造成了巨大的立案和执行压力,同时,此类金融机构的维权成本也大大增加,甚至获益远远低于付出的成本。(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