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侠小说:泰国社会的广泛影响

武侠小说:泰国社会的广泛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长期盛行,博得了众多泰国读者的青睐,对泰国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武侠小说的泰译及其引发的泰国文学的模仿创作,在泰国文学界及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武侠小说在1957年被译介到泰国以来,伴随着二战后泰国现代文学和现代都市文化的成长,对泰国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长期盛行,博得了众多泰国读者的青睐,对泰国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武侠小说丰富了泰语词汇,启发了泰文武侠小说的创作。泰译本在泰国文坛形成了一种“武侠体”,丰富了泰语的词汇、熟语。“中国武侠小说……以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泰国读者,在泰国妇孺皆知。与此同时出现于泰译本武侠小说中的言简意赅、富于哲理的新语句或熟语,便被泰国作家广泛吸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从而发展成泰语中不可缺少的词汇,对丰富和发展泰语熟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武林”“江湖”“内功”“外功”“高手”“老顽童”等作为汉语借词完全融入泰语词汇;“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算不如天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些汉语熟语经过中国武侠小说的泰译而进入泰语词汇并长期运用于现代泰语之中,成为泰国的成语、谚语或习语,有的被收入泰国的熟语词典中,甚至有人误认为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泰语熟语[12]。武侠小说中的这些熟语、成语因为所蕴含的文化、伦理和语法逻辑都与泰国文化和泰语有相通暗合之处,泰国人民很容易接受,所以被广泛使用,久而久之就化入泰语了。

如果说针隆·披拿卡是翻译武侠小说的第一人,那么奥·纳曼伦则是真正创立泰国“武侠文体”的杰出翻译家。其实,早自拉玛一世时泰译《三国演义》问世后,因为泰译本《三国》的语言精练、朴实,对话没有引号,适合泰国人文学欣赏的习惯;故事叙述方面也因结构紧凑、节奏明快,并大量使用了比喻和双关语的手法,深得泰国人的喜爱,吸引了泰国文人竞相加以模仿并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三国体”。两百年来,《三国》所用的词汇和艺术表现风格已被视为汉译泰的典范,已经被泰国读者广泛接受。针隆·披拿卡、奥·纳曼伦等泰国翻译家采用“三国体”翻译武侠小说,也形成了泰国翻译文学中所谓的“武侠体”。

中国武侠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启发影响了泰文武侠小说的写作。孙景尧在其《简明比较文学》中认为:“通过翻译,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得到了新生,使它的文学生命在另一国得到了延续:对于接受国来说,翻译文学使本国文学在原有的文学生命中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成分。”[13]“武侠体”对泰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为泰国文学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成分。这种新的血液和成分则表现为泰国作家借鉴、模仿汉译泰“武侠体”而创作了泰文的武侠小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喜爱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的泰国年轻人,开始用泰文写作自己的武侠小说。这些年轻的作者创作的作品,共有数千部之多,上传于不同的文学网站。例如,“dek-d”网站:www.dek-d.com;“pantip”网站:www.pantip.com以及“jj-book”网站:www.jj-book.com都可以看到许多泰文武侠小说。其中受人瞩目的作品有兰翎的《龙君天下》、李桥黄的《文字下的剑影》、嬉笑邬的《虎啸枪》《地狱刀》《灭太阳》以及Matsuo Masahiro的《妙手》和珀·文雅玉的《天经三现》等。目前已有一些泰国武侠小说得到正式印刷出版,比如李小风的《千字真经传奇》(ASK媒体出版社,6册完整)、甘吉拉的《布衣太子之雄霸天下》(萨塔彭书出版社,2册未完)、卧猫的《神秘武器谱传奇》(笑龙出版社,1册完整)、德文民的《剑圣之情》(糖雨出版社,1册未完)、婷叶的《四大神器》(巧妙书出版社,2册完整)、蓝玉的《降魔神剑》(巧妙书出版社,1册完整)等。这些作品模仿中国武侠小说的风格,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受到中国武侠小说的深刻影响。若没有中国武侠小说的翻译,恐怕就不会有泰国人写武侠小说,可见中国武侠小说的泰译为泰国文坛开辟了一种新的文学题材,也给泰国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选择。

中国武侠小说的泰译及其引发的泰国文学的模仿创作,在泰国文学界及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泰国有不少作家和学者对武侠小说很感兴趣,写作了一些介绍和研究武侠小说的著作。其中,主要的有林运熙的《〈玉龙〉导读》,这部书深刻地分析了《射雕英雄传》所涉及的历史、武林江湖知识以及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泰国影响很大,于1989年问世以来,已经再版重印了四次。弢篷·萨瓦堂(Thorphong Sewatarm)的《〈玉龙〉议题》,共有3册,讨论“射雕三部曲”所涉及的历史、政治和人物形象。作者是研究泰国古典诗歌的学者,却对金庸小说赞赏有加。萨阗·禅帝玛通(Sathiam Chantimathong)于1987年初版的《集龙藏虎》,内容是作者阅读古龙武侠小说《浣花洗剑录》《三少爷的剑》《陆小凤传奇》《萧十一郎》《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的心得体会。塔旺·斯卡寇松(Thawan Srikhakhousom)的《〈射雕英雄传〉导读》三十年来一直畅销,备受泰国武侠迷的欢迎。素玉内·帕纳瓦莱是法政大学的教师,同时经营一家武馆。他所写的《〈大唐双龙传〉里的豪杰》一书中介绍了黄易小说中的人物和各种神秘武功。由于素玉内·帕纳瓦莱博士熟悉中国文化,所以这本书写得比较深入。还有蔡仁猜·猜派温蓬(Chaiyenchai Chaiphaiwonpun)(中文名为蔡进才),朱拉隆功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业余作家。他的《〈边荒传说〉里的圣人》将《边荒传说》里的人物联系现代政治经济进行分析,视角新颖,观点独特。

其次,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对泰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泰文翻译出版,还通过泰国报刊、影视、漫画电子游戏和网络论坛等各种媒体进行传播。中国武侠小说在1957年被译介到泰国以来,伴随着二战后泰国现代文学和现代都市文化的成长,对泰国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泰国军方政府执政,多为政变上台,引发民众的极大不满与抗议,政府因而加强了对报刊媒体的控制,禁止反对政府的言论被报道,这就影响很多报纸的生存。很多报纸就只好利用副刊多做文章。华文报纸《新中原报》等率先开始连载中国武侠小说,在华人社会引起轰动;其后泰文报纸《泰叻报》(Thai Rath)等也采取了副刊连载武侠小说的对策,金庸小说就是其中被连载得最多的一个。《泰叻报》的总编辑颂猜先生邀请当时泰国有名的翻译家诺·帕拉先生翻译金庸的作品,并在《泰叻报》副刊里连载,译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的每日销量从四十万份迅速上涨到六十万份。从那时候起,这家的日报就确定连载热播的武侠影视原著小说的运营方针,只要在泰国电视台热播的影视都会在日报上连载,这样的情况连续至今。其他报刊也随后学习,形成了一种在报刊上“看小说”的风气。当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出版时,泰国的日报为了能抢到翻译权与版权不惜代价,用传真直接从香港传到泰国来,当时的国际传真费用是很高的,但是这些日报敢于投资即可说明当时泰国武侠小说的市场是十分可观的,所带来的利润足以负担得起这样的成本。

在时下的泰国,人们或许最喜欢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和韩国的电视剧。但是在20世纪对泰国民众影响最大与最受欢迎的影视剧则是来自香港与台湾的电影与电视剧。从20世纪50年代起直至今日,泰国影院和电视台一直都在上映和播出中国港台的影视作品,而这些影视作品中最受青睐的是金庸等作家的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以金庸为例,《射雕英雄传》在1958年最早搬上银幕,香港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将其拍成两集粤语电影。第二年,这部电影就在曼谷上映了。1959年,泰国金达宛(Chindawan)电影公司趁着武侠电影热的兴起,也投拍了根据《射雕英雄传》泰译本改编的电影《玉龙》,由斯利金达(Sirithorn Sirijinda)导演,泰国明星沃腊泰(Worathep Thepchinda)扮演郭靖,阿聘雅(Aphinya Seniwong Na Ayuttaya)扮演黄蓉。1976年,香港佳视(CTV)将《射雕英雄传》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由米雪、白彪主演。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将《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改编成电视剧。1982年《射雕英雄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黄日华、翁美玲主演。在此之后的许多年,《神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书剑恩仇录》《连城诀》等在中国不断地被重拍。毫不夸张地说,仅就金庸而言,他的每部武侠小说在荧屏、银幕上都有几个乃至十几个版本。这些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引发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收视和观影狂潮。泰国的第3、5、7、9电视台都曾经轮流播放泰译的金庸影视作品,得到泰国人民的接受与喜爱,几乎每一版中国新拍的武侠剧都能成功地在泰国播放,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由泰国歌手翻唱泰文版,一般都很成功,反响良好。由此可见金庸作品在泰国受欢迎的程度。20世纪70年代,泰国观众就观看过香港武侠电影和TVB的武侠电视剧,很多港台明星成了泰国观众心目中的偶像。20世纪90年代,泰国电影院曾上映武侠电影《东方不败》(李连杰林青霞、关之琳版),创下当年最高票房。据Pantip网站上斯达彤(Stardom)女士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已有76部中国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泰国电视台播出[14]。21世纪以来,2000年的张卫健、林心如版《小宝与康熙》,2003年的苏有朋、高圆圆版《倚天屠龙记》以及2008年胡歌、林依晨版《射雕英雄传》等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依旧受到泰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征服了泰国观众的心。

1998年,泰国出版社Nation Edutainment Publishing House出版发行了新加坡漫画家黄展鸣的《神雕侠侣》,2000年,泰国布拉帕出版社(Brapat Comics Publishing House)出版发行了香港漫画家李志青的《射雕英雄传》,其后又陆续出版了台湾漫画家马永成的《倚天屠龙记》和香港漫画家黄玉郎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布拉帕出版社以出版武侠小说改编的漫画而著称,几乎中国港台漫画家改编金庸、古龙、黄易小说的漫画畅销作品都曾被这家泰国出版社引进版权出版,武侠漫画在泰国颇受20~35岁的年轻人欢迎。(www.daowen.com)

电子游戏和网络是比较新的传播媒介,但是对年轻人的影响却非常大。“金庸小说在60年代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报刊连载。80年代是书籍出版,配合着电影电视的改编演出,90年代中期以后,原有的报刊连载已不复存在,书籍出版及电影电视改编播映虽畅旺,但却有了更新的形态,因为计算机媒介被大量运用到它的传播情境中来了。”[15]2003年至2007年,泰国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Asiasoft Corperation公司引进索尼(Sony)公司制作的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中文RPG游戏,Asiasoft Corperation公司实现了泰文化,在泰国网络发布,命名为《玉龙》,在泰国收到电子游戏迷和武侠小说迷的热烈欢迎。2013年,Cubinet Interactive(Thailand)Co.Ltd.购买引进了在线游戏《九阴真经》(9 Yin),也受到年轻游戏迷的欢迎。近年来,很多由中国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子游戏陆续引进泰国,深受15~25岁之间的泰国年轻人的喜爱。泰国很多年轻人不是先通过泰文小说和影视接触武侠小说的,而是经由电子游戏才迷上武侠小说的。

网络论坛也在中国武侠小说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泰国喜爱中国武侠小说的年轻人创建了不少专门讨论武侠作品的网站,如www.jadedragon.net网站专门针对武侠爱好者,尤其是《射雕英雄传》的粉丝。网站提供武侠爱好者《射雕英雄传》讨论金庸作品和针隆·披拿卡、奥·纳曼伦和努·诺帕叻这三位金庸作品翻译者的平台,并分享作者和翻译者的各种资料。www.yodyut.com则由喜爱《神雕侠侣》的爱好者创建,网站讨论《神雕侠侣》和“射雕三部曲”并分享各种资源。另外还有上文提到的一些可以发表泰文武侠小说的网站。尤其是“pantip”网站(www.pantip.com)的“武侠论坛”聚集了很多武侠小说迷。另外,新世纪社交网站Facebook在泰国流行之后,武侠小说迷又创建“《玉龙》社”粉丝页面为爱好者提供了快捷简便的讨论平台。

除了网络新媒体之外,对于老年受众而言,广播和潮剧也是很受欢迎的媒介。早在20世纪60年代,武侠小说的广播节目一度盛况空前。改编自金庸《射雕英雄传》的潮剧也深受泰国华侨华人老年观众的喜爱。

中国武侠小说对泰国的影响超出了文学文化界,甚至在“武侠热”盛行的20世纪70年代,泰国经济界,甚至政治界也受到了波及。

在泰国“武侠热”的时代,出现了很多以中国武侠小说书名或人名命名的商店、饭店店名和商品品牌。例如,在曼谷有“郭靖粥店”“内功粥”“丐帮鸡”“成吉思汗烤猪”“玉龙点心”“四王爷馄饨面”;在春武里府有“郭靖猪脚饭店”;在罗勇府有“玉龙饭馆”;在北柳府有“郭靖面馆”;在曼谷出现“周伯通鸡油饭”品牌;而在北榄坡府则出现“周伯通咸蛋”品牌。这些店名和品牌,有的至今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了,可见中国武侠小说受到泰国民众欢迎的程度之高,以至于泰国商家要用武侠小说的元素来招徕顾客。

中国武侠小说对泰国经济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广告创意上。在泰国,“上标油”是治疗晕车、晕船、扭伤、蚊虫叮咬的药油。有一个关于“上标油”的广告就是戏拟武侠小说的广告。还有正大集团烤鸡快餐店名叫“Chester”,它的一个广告也是武侠主题,广告标题叫作“秘籍”。

像上述这样的广告在泰国还有很多,“武侠体”广告非常受欢迎,也证明了泰国民众对武侠小说至今不息的热情,武侠文化不断地启发着泰国广告的创意。

对政治界的影响则表现在报刊政治评论上。有政治评论员用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名字做笔名,在泰文报纸上连载政治评论文章。20世纪70年代,泰国政局动荡,军政府限制在报纸上谈论政治话题,颂猜·库萱松巴用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周伯通的名字做笔名(另有笔名为“乍琛”和Zoom),在《国泰日报》专栏“暹罗武林”上连载“武侠小说体”政治评论。他将泰国政治界比喻为武林江湖,将政治家们比喻为江湖人士。他用武侠小说中的人名来称呼泰国政治家,如“岳不群”“任我行”“方证大师”等。政治评论模仿武侠小说的情节来喻指泰国政治事件,批评泰国政治家的作为,笔调幽默讽刺,也因为风格委婉,并未遭到封杀。2002年8月23日,泰国报纸Manager上又出现了用中国武侠小说《寻秦记》中的人物“项少龙”之名为笔名写作的政治评论专栏。作者的真实姓名是康侬·斯蒂萨,虽然他的政治评论并没有使用隐晦的武侠小说式文体,也没有给政治家们取武侠小说绰号,但是从“项少龙”这个笔名依然可以了解到,时至21世纪,泰国“武侠小说热”仍然余绪未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