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泰华文学:未来前景光明!

泰华文学:未来前景光明!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华文学三十多年来,从“花果凋零”走向繁荣,走出湄南河,面向全世界,形势越来越好。也许“后继乏人”的担忧时而还会困扰泰华文坛,但相信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深入、中泰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同时,泰国华人社会中年青一代的华文水平会不断提高,文学人才也会不断涌现出来,更加可观的泰华文学高潮必然到来。世界华文文学精彩纷呈的长卷中,泰华文学已经是闪烁着熠熠光辉的一帧。

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至今约三十多年来,泰华作家走过“三代人”的历程。

泰华老一辈作家,如方思若、姚宗伟、李栩、老羊、许静华、翁永德、黎毅、倪长游等,来到湄南河畔已经几十年了,故国的泥土气息和在异国长期脚踏实地的奋斗孕育出一种泰华的朴实文风,悲天悯人的情怀培植了现实主义的文学;较早移民泰国的中年一辈作家,如司马攻、梦莉、岭南人、白翎、洪林、范模士、白令海、林牧、林太深等,以散文杂文、微型小说诸多形式,秉承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多棱镜一般的华彩,绘就泰华天空上的长虹。较迟移民湄南河畔的中年一辈的移民作家,如曾心、刘扬、刘助桥等,年少时热血牵引他们参加壮丽的事业,而后重归第二故乡,风风雨雨的人生旅程使他们悟到圆的哲理,笔底波澜散发出人道主义的魅力。年轻一辈作家,如杨玲、晓云、晶莹、漠凡、澹澹、若萍等,以及千禧年后涌现的,如博夫、今石、阡陌、苦觉、范军等,或以罗曼蒂克的纯情,或以大山大海的重彩,讴歌泰华现实的瑰丽……

泰华文学三十多年来,从“花果凋零”走向繁荣,走出湄南河,面向全世界,形势越来越好。也许“后继乏人”的担忧时而还会困扰泰华文坛,但相信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深入、中泰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同时,泰国华人社会中年青一代的华文水平会不断提高,文学人才也会不断涌现出来,更加可观的泰华文学高潮必然到来。

世界华文文学精彩纷呈的长卷中,泰华文学已经是闪烁着熠熠光辉的一帧。

且看钟子美新近诗作《同心圆——遥寄司马攻》所描绘的景象:

那年/花季里的花季/你共湄南的文学家/画就一个同心圆

长唳碧空/雁落平沙/是同心圆第一层底色(www.daowen.com)

回首家山/秋枫红醉/是梦永恒的涌动

永不枯竭的情思/是湄南/南去波涛的崭亮

你的渊博/同心圆的星环/我曾掠过看过

在那一天的河畔长谈/空中风兰/摇动着紫红

隔千重山海/以后夜夜/我眸子里的/维多利亚港湾/也画上了同心圆

宏观而言,这个同心圆把中国的四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与泰国的两河流域(湄南河、湄公河)都划进去了。纵的历史,横的地理,第三维的心灵,以及浮泛其中各种的感人故事,都在圆弧之内;从微观看之,同心则是湄南河文人墨客心律的共振,梦魂的呼应,来自轩辕氏,鸣响于侨居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