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注重理性分析,不妨加强具体感知

注重理性分析,不妨加强具体感知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授课文时,相当多的教师重视对课文作理性的分析,而程度不同地轻视、忽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认真的感知,忽略了“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的要求。造成重理性分析、轻具体感知这种倾向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做必要的、适当的理性分析是应该的,但必须是建立在让学生仔仔细细地阅读,认认真真地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注重理性分析,不妨加强具体感知

现行的语文教材,仍是文选型教材。在教授课文时,相当多的教师重视对课文作理性的分析,而程度不同地轻视、忽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认真的感知,忽略了“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的要求。在这些教师看来,教课文必须让学生对课文真正地甚或深刻地理解了,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乃至修改润色都讲得头头是道。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如此,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吗?未必然也!因为仅仅这样做,学生感知课文不够,像刘国正先生批评的那样“课文中也许还有不认识的字,甚至没有认真读过几遍课文”,尽管通过教师的讲析,有些问题学生似乎听明白了,但由于缺乏认真感知课文作基础,学生的理性认识(从教师的理性分析中得到的)没有依托,导致理性的结论与课文具体内容脱节,这就难以形成人文素养,难以形成积淀;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又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样的教学后果是“即使教师对课文中的问题讲得再深、再透,学生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河观柳,朦朦胧胧,似曾相识而已。”

造成重理性分析、轻具体感知这种倾向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上存在问题。高万祥在《当前语文教改讨论综述》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经验式教学”。他引用北大附中特级教师李德裕在《语文教学是怎样倒掉“孩子”的》一文中的分析说:“中国传统的经验式教学(读背作文)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建国前后局面较好。然而后来全面学习苏联,搞《红领巾》分析型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逐步知识化。我们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中不合理的内容和方法的同时,即在泼脏水的时候,把盆里的‘孩子’也倒了出去!过多强调知识性、思想性(对内容的理解),走向了另一极端。看来,教学方法之所以普遍走向旁门左道,根源还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偏差,还在于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认识不够端正。”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做必要的、适当的理性分析是应该的,但必须是建立在让学生仔仔细细地阅读,认认真真地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师的必要的、适当的讲析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学生才真正地有所收获。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教师的理性讲析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读懂课文,形成积淀,培养、训练其阅读能力;讲析要求做到必要、适当、适时、适度。(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