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陳寶琛:賢才摺之選

陳寶琛:賢才摺之選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獨陳寶琛奉差南洋,未久即以憂歸。臣查其獲咎,本屬因公,且同案被議諸人,皆已蒙恩復用,陳寶琛獨以此蒙累,公論惜之。臣去年曾采群言,登之薦牘,以爲可備顧問之選,時與陳寶琛猶未識面也。今見陳寶琛益思所言,如有契合也。陳寶琛幸際聖明,固非誼、軾二臣可比,年將六十,志力尚健,及今進用,猶不爲遲。

陳寶琛:賢才摺之選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日(1906年7月26日)

太子少保頭品頂戴兵部尚書銜署理兩廣總督兼管廣東巡撫粤海太平兩關事務臣岑春煊跪奏,爲敬舉賢才,恭摺仰祈聖鑒事。

竊惟時勢艱危,求才最急,人才效用,及時最難。新進非無異才,然須培養以待其成,或歷試始見其效,偶破格録用,輒疑爲資輕,是以起用舊人,最爲天下屬望。伏見降調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陳寶琛,於光緒初年,以建言受知,薦擢崇班,曾膺重寄。臣弱冠登朝,正值建言諸臣嚮用之時,讀其奏章,偉其識議。其後諸臣,或馴至通顯,樹立勛業;或因事見用,實不副名,又未嘗不嘆建言者之未必皆能自踐所言。獨陳寶琛奉差南洋,未久即以憂歸。旋因薦人罣吏,議不出迹,其居官居鄉,本末無一玷缺名譽,最爲完全。迄今二十餘年,舊人零落殆盡,在朝列者十僅一二。而陳寶琛久居田里,以耆舊宿望,爲中外交章論薦,叠奉諭旨,吏部帶領引見,迄未就徵,無汲汲富貴之心,海内愈爲推服。

臣查其獲咎,本屬因公,且同案被議諸人,皆已蒙恩復用,陳寶琛獨以此蒙累,公論惜之。臣去年曾采群言,登之薦牘,以爲可備顧問之選,時與陳寶琛猶未識面也。比以潮厦鐵路接軌事,由閩至粤,乃得延見,留駐旬日,朝夕深談,語及時局艱虞,忠愛之誠,溢於詞色,於中西政教得失及目前應辦各事,指陳深切,條理精密,均可見之施行。臣尤服其器量之沈毅,持議之和平,蓋得之多年閲歷,憂患之餘,非復從前敏鋭之習。竊嘆其進德之猛,深喜所見,更勝所聞。臣嘗喜誦明臣鄒元標之言,以爲大臣與言官異,言官風栽踔厲,至爲大臣,則護持大體,不當如少年時。今見陳寶琛益思所言,如有契合也。

昔漢文帝之於賈誼,宋仁宗之於蘇軾,皆欲留以有待老其才而後用之,誼不幸無年,軾復遭黨禁,後世咸以不克其用爲憾。陳寶琛幸際聖明,固非誼、軾二臣可比,年將六十,志力尚健,及今進用,猶不爲遲。倘再閲歳時,恐精華銷沮,不克收其效矣。比年朝廷勵精圖治,破格求賢,各省舉行新政,尤須得人而理,如陳寶琛之才望,使得内參朝議,必能通達常變,不患衙疏;或使外膺疆寄,必能興革利害,力回俗敝。宋臣范仲淹薦人多取在調籍者,謂不及時進用,則將淪廢終身。(www.daowen.com)

臣見聞既真,敢援此義,敬舉所知,以備采擇。應如何特予召用之處,伏候聖裁,理合專摺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日。

中華文史網:《國家清史工程數字資源總庫·録副檔》第3—102—5463—116—449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