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央·东嘎遗址地处札达县城以北约30公里处的一条东西向沟谷中,在长约3公里的沟谷中分处东西两端,皮央在西,地势略低;东嘎在东,地势略高,海拔高度4030—4120米,高出札达县城约300米。沟谷里地势平缓,视野开阔,东嘎河自东向西流过东嘎村和遗址,在皮央村附近与自北向南的小河——皮央河交汇,然后向南15公里流入象泉河。意大利藏学家罗伯特·维塔利根据藏文文献分析,12世纪中期,古格王室曾经为了王位继承权发生冲突,“高贵完整的王国被分裂成为两个相互敌视的国家”,皮央·东嘎成为与古格都城札布让分庭抗礼的政治中心,这种局面似乎持续到了14世纪晚期。15世纪,出身古格王国的格鲁派高僧阿旺扎巴驻锡东嘎寺,受古格王委托主持过大规模的宗教仪式,直至古格王国晚期这里都是王国的宗教中心之一。
皮央,当地人又称之为“其旺”“皮旺”,据传因村东有名为“皮央格林塘寺”的古寺而来;东嘎在藏语中意为“白色海螺”。由于这两座遗址相距很近,遗址年代、形制又基本相同,因而合并在一起命名为“皮央·东嘎遗址”。两个村子人口都较少,据十年前的统计,皮央村14户人,东嘎村12户人,总计120多人,都是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我们数次去皮央·东嘎遗址都是在六七月,田里的青稞将要成熟,牛羊都在夏季牧场,村子里很少见到人。最近几年旅游的人多了,皮央村有了第一家茶馆兼饭馆,每到中午时分就有了些热闹的景象。
20世纪30年代,图齐曾造访过这里,在他的考察记中简略提到东嘎的山洞中保存有曼荼罗壁画,但并没有公布更多的资料。我们在1985年调查古格故城遗址时也没有到过这里。1992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和四川大学联合组成的阿里文物普查队调查札达县文物,根据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了皮央·东嘎遗址,并将调查资料公布,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从那时开始,四川大学和西藏的考古学家们在这处遗址连续调查发掘七年,遗址的丰富内容逐渐被揭示出来。
皮央遗址外景
皮央遗址分为皮央村遗址区、格林塘遗址区、萨松塘遗址区。皮央遗址的建筑遗迹分布在皮央村西侧的山坡和东侧的台地上,有佛殿、佛塔、僧舍、窑洞等遗迹,仅窑洞就有865孔,总数甚至超过了古格故城遗址。除了大量古格王国时期的遗迹,格林塘、萨松塘两处还发现公元前后的墓葬、列石等遗迹。皮央遗址中保存有壁画的供佛窟共计5座,其中编号为Ⅰ区79号窟、90号窟的建造年代可追溯至12世纪。虽然原有塑像尽毁,但壁画尚保存不少,壁画的题材主要是菩萨、护法小像和千佛小像,菩萨像细腰丰乳,体态修长,展现出12世纪前后西藏西部造像的特征。更能够说明壁画年代的是79号窟的供养人壁画,这些身穿三角形大翻领袍服,头戴卷檐帽的供养人与托林寺55号塔的供养人形象极为相似。其他3座供佛窟壁画虽然年代晚至15世纪,壁画绘制技法也属上乘。皮央遗址只残存两座佛塔,其中之一较为特殊,塔身是圆柱状,周围浮雕12根柱子和4个身着翻领袍服,头戴扁平帽子的力士,从力士的衣着来看,具有12世纪前后的服饰特征,整个阿里地区的佛塔上仅见此一例。
东嘎遗址分别散布在东嘎村的北、东、南三面的土山陡坡、峭壁和山顶上,残存有171孔窑洞、40座佛塔、10座佛殿遗址和4处房屋遗址。遗址中最为学术界瞩目的是3座供佛窟,编号为东嘎Ⅰ区1、2、3号窟。
皮央遗址36号窟壁画
东嘎村及东嘎遗址
东嘎遗址1、2、3号窟(www.daowen.com)
这3座供佛窟在东嘎村西北的峭壁上一字排开,1号窟居中,是一座方形大窟,边长6.65米,高5.46米。窟内四壁和顶部绘满壁画,北壁和西壁各以两幅曼荼罗占据壁面主要位置,东壁则是一幅巨型曼荼罗,南壁中间是窟门,两侧分别是4个小型的曼荼罗。曼荼罗下方绘制分幅长卷的佛传故事,环绕南壁、西壁、北壁。南壁佛传故事壁画之下还有一幅僧俗听法图、一幅供养礼佛图。1号窟的壁画内容引起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曼荼罗更是让学者们争论不休。东壁独幅大曼荼罗被认为是“法界语自在曼荼罗”,中心的主尊以文殊菩萨作为大日如来的化身,周围环绕四重200余尊大小不等的佛、菩萨、护法等。北壁两个曼荼罗属于密教的无上瑜伽部,西壁对称布置两个金刚界曼荼罗。下方的佛传故事画表面颜色脱落严重,构图、人物和建筑轮廓大体可辨,可看出有白象入胎、树下诞生、阿私陀占相、学书习定、婚配赛艺、逾城出家、苦修、降魔得道、调伏疯象、转法轮、涅槃、荼毗、八王分舍利等情节,佛传故事基本完整。有趣的是佛传故事中的俗装人物多身着古格服饰,穿三角翻领的长袍、戴宽檐的帽子,与同窟壁画中的古格供养人的服饰一模一样。窟顶的结构做成“斗四套斗”形式的曼荼罗,装饰华丽,从中心向外绘有莲花、佛塔、龙、伞盖、狮子、白象、力士、伎乐等。这些图形巧妙地布置在曼荼罗的每一重里,极富装饰意味。
东嘎遗址1号窟壁画——曼荼罗
2号窟更加高大宽敞,方形的窟内边长7.3米,高5.5米。北壁和东西壁的北端是一个联通的长壁龛,原有的12尊塑像仅存一尊残躯和两个残头,背光保存得比较完整。除壁龛和南壁门两侧的两幅礼佛图之外,所有壁面绘制配列整齐的小菩萨像,四壁共计878尊,每尊菩萨像下方有一个长方形的题名框,书写菩萨尊名,不少题名仍清晰可见。南壁东侧是古格贵族礼佛图,身着华丽翻领袍服的贵族夫妇及眷属跪坐在帷幔前虔诚礼拜。从上层壁画脱落处可以看出下面还有一层壁画,内容同样是贵族礼佛图,两层壁画风格相同,绘制时间接近,可能是供养人改变所致。南壁西侧是僧俗礼佛图,一位身穿翻领袍服的贵族居上方中间,旁边有一侍者,身后和下方有十几位僧人分3列席地而坐。窟顶是5层逐级向上收起的圆形曼荼罗,最高处是八瓣莲花,莲心是四面六臂的文殊菩萨,8尊菩萨分别绘在8个莲瓣中;下方的4层分别绘有152尊菩萨诸神。
东嘎遗址2号窟后壁
3号窟最小,壁画保存状况也较差,南壁垮塌,壁画荡然无存,北壁和东西壁成行排列菩萨小像,从小像题名可以看出有金刚宝幢、忿怒金刚杵、三界殊胜怖畏等。窟顶拱起,仍然是占满整个窟顶的曼荼罗,从中央主尊周围莲瓣中的金刚杵、羯磨金刚杵、摩尼宝珠、莲花分析,主尊应该是大日如来。
皮央·东嘎遗址及其附近,除了古格王国时期的遗存,还发现3处古代墓地、1处古代民居遗址、2处岩画。墓葬有石堆墓、土圹墓、土洞墓等形制,发掘出土有陶罐、陶钵、青铜短剑、石箭头等遗物,碳十四年代测定表明,这些墓葬距今已有2100年至2700年历史。民居遗址发掘出石头垒砌的房屋基址和灶,出土有石磨盘和一些陶片,测年也在距今2000年前后。皮央·东嘎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一个重要问题:古格王国时期遗址往往与更加古老的遗址或墓地共存一地,从古至今,人们对宜居之地的选择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东嘎遗址3号窟壁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