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格故城的防卫墙及附加设施设计

古格故城的防卫墙及附加设施设计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格故城的防卫墙也根据不同地形和功能需要设计成不同结构。北部缓坡地带总长260米的外防卫墙分为北墙和东墙两段。奇特的是这里的防卫墙上原来都成排镶嵌着刻有佛、菩萨、金刚等造像或藏文经咒的卵石,现只有少数还残留在墙体上,多数已坠落墙脚。必须提到的还有其他建筑上的附加防卫设施。

古格故城的防卫墙及附加设施设计

古格故城的防卫墙也根据不同地形和功能需要设计成不同结构。北部缓坡地带总长260米的外防卫墙分为北墙和东墙两段。北墙是0.5米厚的夯土墙体,每隔五六米在墙内外两侧加筑对应的侧墙用以加固墙体。东墙则筑成内外双层的夹壁墙,外层墙厚达1.5—1.9米,内层仅0.7米厚。两层墙之间留一条窄通道,仅容两人擦肩而过,墙体较低矮,实际上就是一种地面战壕。奇特的是这里的防卫墙上原来都成排镶嵌着刻有佛、菩萨金刚等造像或藏文经咒的卵石,现只有少数还残留在墙体上,多数已坠落墙脚。这类藏语称之为“玛尼石”的卵石原本是西藏本教的巫术道具,多在山口、重要通道、渡口、山顶等处成堆放置。行人路过时必在石堆上添放石块,还可放置骨头、破布、毛发等物,同时绕石堆呼喊“天神必胜,恶魔必败,叽叽嗦嗦”,以此表示对守护此处战神的助威之意,祈愿战胜恶魔,保护平安佛教传入西藏后,利用并改造了这一习俗,在卵石或石片上凿刻佛教造像或“六字大明咒”等经咒,供奉于山顶、要道、寺院附近,意义大致与本教相同。这样看来,城堡外围的防卫墙不但具有实际的军事防卫作用,而且还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精神防卫线,有敌人来犯,人借神威,神助人力之意。

玛尼石墙(宗同昌拍摄)

城堡东北部和北部的数道防卫墙分别构筑在每层崖坎的边缘,墙下的崖壁等于增加了墙的高度,连接于碉堡之间的防卫墙顺着崖壁边缘曲折蜿蜒。墙体有夯土和土坯砌筑两种,墙上多有窄条状或三角形的瞭望射击孔。这种墙不仅可以直接抗击坡下的敌人,而且借助墙体解决了各碉堡间相互联络和兵员调遣时的安全问题。

山顶王宫区的防卫墙结构就复杂得多了,除了一般的防卫墙外,还出现了土坯砌筑的上下两层防卫墙。这种墙前临崖壁边,后依靠土坎架顶,底层外墙开设竖长方形瞭望射击孔,1.7米高的地方构架第一层的顶(也是第二层的地面),第二层仅砌筑外墙,设三角形瞭望射击孔。实际上这种防卫墙就相当于一座长几十米的条形碉堡,或者说是一条防卫覆道。(www.daowen.com)

城堡北侧山坡台地通向山顶王宫区的主干道隧道是上下交通的唯一正式通道,也兼具防卫作用。隧道下端入口开在距地面两米多高的崖壁上,可由台阶登上宽仅1.2米的洞口。洞内扩大成6平方米的空间,可容数人在此据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隧道中段有一截是半暴露的,如同凹入崖壁的栈道,外侧砌土坯墙专设了3个瞭望射击孔,可以对悬崖下的努日笼山沟实施防御。

必须提到的还有其他建筑上的附加防卫设施。居于山坡台地的白殿、红殿顶部都有高达2米多的女墙,这种女墙在其他地方通常高至人的腰部,仅具挡水和装饰作用。古格人却把墙体加高,并开设瞭望射击孔,一旦有战事,高大的佛殿顶部如同巨大的碉堡,发挥防卫作用。

山顶王宫区的防卫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