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秘境里的佛堂:护法神殿洞窟与壁画

秘境里的佛堂:护法神殿洞窟与壁画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法神殿洞窟外景护法神殿洞窟壁画——法器编号为Ⅳ区35号窑洞的佛窟建造在Ⅳ区一个台地较为隐蔽的断崖上,这是一孔在原有的双室窑洞里四面砌墙改建的佛窟,为古格城堡遗址中仅见的一例。另一座供佛窟在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座编号为Ⅳ区126号窑洞的供佛窟。从种种迹象来分析,这座洞窟最早是作为民居使用的,15世纪后改为供佛窟,很可能在古格末期的战争中临时用作战备仓库。

秘境里的佛堂:护法神殿洞窟与壁画

除了建在地面的佛殿,城堡中还有一些不易发现的佛窟,保存至今的共有4座,其中3座有较完好的壁画和残存的塑像,可确定两座是佛殿、一座是护法神殿。作为护法神殿(藏语称“贡康”)的窑洞在山顶的王宫区,面积很小,只有7平方米左右。门框虽然简单窄小,表面仍雕饰着卷草纹,门上开设一个方形的小窗用于采光。后壁龛中的护法塑像仅存游戏坐的双腿,旁边散落着残断的手臂和骷髅璎珞。周壁和窟顶遍布壁画,窟顶壁画大部分脱落,仍看得出来主要装饰的是填花毬路纹。壁龛两侧绘有尸林修行图。周壁的壁画内容丰富,主体是各类护法、佛母、上师,可辨出有胜乐金刚、密集金刚、金刚持、北天王等。下面是环绕窟内一周的长卷式构图,依次绘供养天女、吉祥八宝、七政宝和各种法器、供器。这组壁画高仅20厘米,以白色为底,人物、动物、法器刻画入微,尤其是身姿婀娜的供养天女,线条纤细,飘逸流畅,腰胯大幅度扭动,充满动感,实为古格故城最精彩的壁画之一。

护法神殿洞窟外景

护法神殿洞窟壁画——法器

编号为Ⅳ区35号窑洞的佛窟建造在Ⅳ区一个台地较为隐蔽的断崖上,这是一孔在原有的双室窑洞里四面砌墙改建的佛窟,为古格城堡遗址中仅见的一例。佛窟平面图像一柄菜刀,门向东北,南壁东半部向后凸出。窟内没有塑像的痕迹,四壁保留有6组壁画。后壁是窟内壁画的主尊释迦牟尼,佛祖端坐中央,两侧侍立手持锡杖的弟子,周围排列坐佛和高僧的小像;北壁绘有并列的两尊坐佛和相对而坐礼拜佛塔的两尊菩萨;南壁是六臂依怙、大威德金刚大像和护法小像。壁画的题材、画风无不体现出15世纪前后的古格绘画风格。(www.daowen.com)

另一座供佛窟在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座编号为Ⅳ区126号窑洞的供佛窟。从门上的排烟道来看,这座供佛窟是由一座民居窑洞改造而成的,平面略呈梯形,后壁开有一个大龛,四壁和龛内都绘有壁画。龛后壁绘药师佛众会图,药师佛两侧有侍立菩萨、十佛、礼佛的僧俗人等;壁龛两侧分别绘金刚不动佛、四臂观音和古格贵族礼佛图;右壁正中是释迦牟尼大像,两侧是“三十五佛”(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世界,礼敬并对其忏悔,可清净前世无边恶业);左壁正中是宗喀巴及两弟子,两侧是上下5排僧众小像;前壁两侧分别绘六臂依怙、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后壁右侧的贵族礼佛图最值得关注,男主人及妻子儿女4人并排坐于上首,服饰颇像红殿壁画中的王室成员。男主人以红巾缠头,身穿红底黄花长袍,外披绿底黄花披风,盘腿坐在有靠背的坐垫上。女主人和女儿服饰略同,长发后垂,身穿镶边黑袍,外套黑红条纹无袖长袍,屈膝而坐。旁边的供桌上放置着摩尼宝珠、净水碗、酥油灯,桌下堆放酥油包。贵族们正前方有3张桌子,放置盘、碗、盏等器皿。桌子下方有前来呈送供品的4位外邦人,或背着布匹,或手持珊瑚,或抱着酥油包。6位身着古格服饰的男女捧壶、托盏、献哈达,以示欢迎。这幅壁画形象表现了古格贵族供佛、礼佛仪式的真实情景,与红殿内的礼佛图极为相似,只是场面较小而已。佛窟底部堆积着上万支竹箭杆和红柳枝箭杆,箭杆之下还有一层杏干、桃干,那件用葡萄牙文圣经残页制作的跳神面具就是从箭杆堆中发现的。从种种迹象来分析,这座洞窟最早是作为民居使用的,15世纪后改为供佛窟,很可能在古格末期的战争中临时用作战备仓库

Ⅳ区126号窑洞壁画——古格贵族礼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