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山顶平台的平面形状弯曲成一个不太规整的“S”形,南北长210米,最宽处只有70米,四周全部是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只能通过一条曲折幽暗的登山隧道才可以抵达山顶,隧道内坡度极陡,只能踩着在生土上挖就的阶梯拾级而上。山顶周围临崖边环绕一圈用夯土或土坯砌筑成的防卫墙,居高临下,东西两侧的山谷及北面的开阔地以至象泉河都可以尽收眼底。
山顶王宫区平面图
王宫区的建筑遗存明显可以分为南、中、北三组,一条两米宽的道路紧靠西侧的悬崖连接南北。南部的一组建筑就是古格王国最高统治者居住和处理政务的王宫建筑群。建筑群的中心是一间面积达340平方米的大厅,按照大型藏式建筑的柱间距来推测,原来大厅里应当竖立着分为5排的30根柱子。因为早已没有了屋顶,只剩下一圈近乎方形的围墙,内侧墙面用草拌泥、粗砂泥、细砂泥分三层抹制得光洁平整。地面经石子和砂泥夯打处理,坚硬如混凝土,藏族将这种地面叫作“阿嘎”,由于经年风吹雨淋,地面已经损毁大半。大厅的南、北、东三面辟有7个门,其中3个门直接通向外面,另4个门分别与紧挨大厅的套间房屋相通。东侧的3个套间无疑是最重要的,据推测应是国王和王后生活起居的地方。北侧和西侧的一些套间则有可能是近侍们的值班房间或是放置王宫、议事厅日常用品的库房。如果参照城堡中红殿那幅保存至今的壁画《王室成员礼佛图》,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王宫里某天的情景:清晨,国王走出装饰华丽的起居室,来到宽敞的大厅,踏过红白蓝三色长地毯,盘腿坐在国王专享的三层锦缎软垫上,紧随其后的侍从双手高举华盖,一缕阳光从天窗斜射进来,座前的矮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
山顶的王宫和议事厅
在《王室成员礼佛图》中可以看到王妃、王子、公主共有20多位,让他们都拥挤地住在王宫议事厅周围十几间面积不大的房间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说来,山顶台地中间的建筑群中应该还有一部分房间是王室成员的住所。这组建筑以一座回字形的佛殿为中心,南北两侧是互相连通的套间房屋,东侧紧接一座较长的两层建筑。佛殿里原来的佛像已荡然无存,墙壁上依稀可见壁画的痕迹,这座处于王宫区的佛殿应该是专供国王和王室成员进行佛事活动的王室佛殿。佛殿南侧一组较为宽敞并连通的房间也许就是王妃和那些未成年的王子、公主们的居所,那么北侧的套间里则应当住着为王室礼佛服务的经师和喇嘛们,他们不但要主持王室的日常佛事活动,还要承担对王子、公主们的教育,使国王的后代在这里获得知识与信仰。(www.daowen.com)
北部的一组建筑遗迹显得有些散乱,依地势高低错落,其间用小道和石阶连接。建筑的面积都不太大,最大的一间也不过30平方米。东侧有一座临悬崖的房屋,保存着低而宽的窗台,原来的窗户看起来很大,类似于“落地窗”,室内采光不错,不像是一般的居室。按照札布让村民的传说,这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季常常光顾的“阳光殿”。附近的房屋坍塌堆积中曾出土300多件形制各异的铁箭头和大量铁铠甲片,在旁边土崖下一孔隐秘的窑洞中发现了28个藤盾牌、两件铠甲残片和上万支竹枝和红柳枝制作的箭杆。种种迹象表明,除几座小佛殿外,这组建筑中的大多数房屋曾是处理王国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和王室卫队的驻地。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个建筑群之下10米深的山体中还隐藏着一个没有完工的地下宫殿。这是一个复杂的地下工程,进出口很不起眼,2米见方的洞口上原来只有一座略大于洞口的小屋遮蔽。一进入洞口便是坡度很陡的隧道,脚下的土阶梯就是在陡急的隧道底部挖成的,可容两人并排而下。下行4米隧道向右转去,再往下10余米在左侧出现一个暗道口,暗道内坡度更陡,也有土阶,根据走向判断是通向后山的。笔者曾腰系绳子沿此暗道下探,发现下边已被坍塌的土方堵塞,只好返回。不过后来考察队员在后山碉堡附近旁发现的上行暗道似乎正好可以与之相通,碉堡附近就是那日笼沟的两眼泉水,那么这个暗道应该是连接山顶与后山碉堡的秘密通道和取水道了。隧道继续向下经两次右转才到“较宽的地下宫殿”主干道走廊。主干道宽1.5米,长近20米,前端和两侧分布着7个洞室。两侧的洞室大体相同,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15—20平方米,室内净高多在2米以上,壁面经过修整,顶平壁直,宛如一间平顶房屋。前端的两个洞室不太方正,面积也小。凡是左侧的洞室都有一两个通向崖边的采光通风洞口,爬到洞口一探头就会发现下面原来是百米悬崖。主干道和7个洞室都未发现任何遗物,也没有居住过的迹象,壁面和顶部保留着当初挖建时的镢头痕迹,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处理。这些遗迹告诉我们,这是古格王国晚期一项未完成的工程,古格王室原打算在这里营造一处能够抵御高原冬季零下20多摄氏度凛冽寒风的居所,1630年那场导致王国灭亡的战争使这个精心设计、即将完成的工程永远停了下来。基于以上的推测,人们将这组地下洞室称为“冬宫”。
山顶王宫区的建筑格局应该是在城堡建设初期就已经大体形成的,事先应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因此建造时才会根据地形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规划区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配置组合,使得整个山顶的建筑疏密有度,高低相宜,分布合理。现在看起来仍令人叹为观止。
“冬宫”平面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