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本是多么幸福和有味的一件事。有多少人在回答那个著名的“孤岛访谈”的问题时,都只愿意带上一本书前往“孤岛”。大作家博尔赫斯甚至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在书籍中旅行”。他还想象着,天堂的样子,也应该像一座图书馆才好。青年学者张新颖还曾以《读书这么好的事》为书名,专门写过一本小书,畅谈阅读之美,历数读书的幸福与愉悦。
可是,曾几何时,读书却被“应试教育”弄得那么乏味和无趣,甚至于极其沉重和艰辛,使许多莘莘学子视读书为畏途,望读书而兴叹。我甚至想,这些年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少年作家”脱颖而出,通过各自秘密的岔路和小径而进入人们的视野,那绝不是因为现行的教育方式所培育的果实,恰恰相反,那是一些有灵气、有创造力的少年对现行教育方式的叛逆、逃离和挑战的结果。逃离之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才得到了释放与发挥。
读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无数学生、家长,甚至包括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心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以至于“你在为谁读书”、“读,还是不读”,竟然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并且需要用一本本的专著来做出解释和回答了。
在这里,我想为少年朋友们推荐一本书:《你在为谁读书》。这是一位营销战略专家、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CEO专门写给青少年们的一部励志读本。全书当然不仅仅是在解释、论证和回答“你在为谁读书”这么一个具体的问题。作者是以“读书”为切入点,以一个CEO的从平凡到优秀、进而走向卓越的成长轨迹与奋斗历程,以一个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怀着拳拳爱心和殷殷期待的父亲的立场,和青少年读者谈论如何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和积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如何培养和聚集使自己日后成为优秀的和卓越的可能与潜能……诸如此类的规划与“实施”方案。(www.daowen.com)
这本书类似挪威著名畅销书作家乔斯坦·贾德为青少年们创作《苏菲的世界》和《橙色女孩》。同样是略带神秘感而又颇具亲和力的书写风格,同样是以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的形式,同样是面对那些已经十五六岁、正需要成长关怀和人生点拨的读者群体。但这是写给生活在中国当下这个大环境里的青少年的一本充满温暖和智慧的书。
清新的散文文笔,人生哲学的深入浅出的探讨,如同家庭餐桌边的轻松对话,“滴水观海”般的励志故事,信手拈来而又那么熨帖中肯的中外名言,间或穿插着类似心理与智力测试、训练的纸上游戏。在“读书”这个大命题之外,诸如失败与成功、幸福与磨难、勤奋与机遇、自卑与自信、爱情与命运、幻想与现实、诚信与宽容、卓越与平庸等等在成长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一些“课题”,在本书里都可以找到讨论的章节和平台,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亲情怡怡的成长关怀的温暖,也洋溢着一种成熟、宽容和优雅的生命智慧。
你在为谁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正因为这些问题在苦恼着,那么,我推荐你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和解决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