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瓦”的游戏,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小孩子们还在玩的“打瓦”,又叫“打阎王”。小小瓦片,曾经给我的幼年时代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笑声。打瓦可以五六个小伙伴一起玩。方砖支好后,各位小朋友按顺序站在一条线上,轮流把手中的“瓦”抛掷出去,击打远处的方砖中的任何一块。
在遥远的宋代,每当寒食节和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会聚集在村边,玩一种“飞瓦”的游戏:找一块平坦的场地,在距离四五十步远的地方,支上一块方砖,参加游戏的孩子每人手拿一块瓦片,从远处用力抛掷方砖。规定每人抛掷三次,谁把方砖击倒的次数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飞瓦”的游戏,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小孩子们还在玩的“打瓦”,又叫“打阎王”。我记得,我小时候在故乡胶东乡下玩这个游戏,也叫“打观音鼻子”。因为支在远处的方砖,要有四块:左右各支一块,是两个“耳朵”,中间的一块,是“鼻子”,鼻子后面再支一块,就是“阎王”。玩这个游戏时,参与的小伙伴越多,围观的人越多,也越显得气氛热闹。小小瓦片,曾经给我的幼年时代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笑声。(www.daowen.com)
打瓦可以五六个小伙伴一起玩。方砖支好后,各位小朋友按顺序站在一条线上,轮流把手中的“瓦”抛掷出去,击打远处的方砖中的任何一块。“耳朵”最容易打,“阎王”最难打。谁能击中“阎王”,谁就是“司令”。如果打中了“耳朵”和“鼻子”,也算得胜,但不能当“司令”。任何目标都打不中的,就要挨罚:“司令”可以命令打中“鼻子”和“耳朵”的小伙伴去弹他们的脑门儿,挨罚的小伙伴只能乖乖认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我们美丽的母语:徐鲁的24堂阅读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