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他善写诗文,原先只是翰林院里一个小官,凭着阿谀谄媚的本领,步步高升。在世宗议大礼之时,严嵩就迎合世宗的旨意,悉心筹划礼仪,而取得世宗的欢心。世宗崇奉道教,深居宫墙,专事斋醮祷祀之事。而严嵩写的祷祀青词,又十分合世宗的口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入阁掌权。两年后,他又升为首辅。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被罢官时止,执掌权柄达二十年之久,中间仅有两年时间由夏言任首辅。由于世宗的昏愦,在宫内崇道荒淫,二十几年不上朝视事,所以大权尽归严嵩之手。
严嵩有个奸猾机灵的儿子严世藩,仗着父亲的权势,官至工部侍郎。在揣摩世宗手札,迎合圣上旨意方面,严世藩还能助老父一臂之力,所以严嵩大小事都与此儿商议,父子俩在朝中狼狈为奸。他们不但招财贪贿、结党营私,且陷害忠良,制造了许多冤狱。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严嵩入阁第二年,就先拿御史叶经开刀。叶经过去曾上疏弹劾过严嵩大受贿赂之事,使严嵩怀恨在心。这年山东乡试,由御史叶经主持。在策问中有道关于边防的论题,世宗看了很不满意,以为语含讥讽。严嵩便马上叫人逮捕了主考官周等人,又向世宗密言:“这事实际上是御史叶经主使的。”世宗马上降旨,将叶经杖打八十,叶经受杖重伤而死,周等人也被贬谪。严嵩借题发挥,激怒皇上,以打击宿敌,此所谓“小试牛刀”。
严嵩为打击异己,甚至不惜谎议边事,陷害战将,手段毒辣。河套战略要地,对明边防十分重要。鉴于鞑靼部不时侵扰,总督三边军务兵部侍郎曾铣力主收复河套。内阁首辅夏言也支持曾铣的主张。嘉靖二十六年,曾铣率兵出塞袭击取得胜利,再次提出收复河套方略。
适逢鞑靼又来谋犯边界,严嵩曾受过夏言的压制,又企图夺得夏言首辅的地位,便乘机指责曾铣轻开边衅,虚报军情,而夏言附和支持,互相勾结,致边事告急,误国家大计。众党羽也群起而攻击,以期激怒世宗。
曾铣曾弹劾甘肃总兵仇鸾阻挠军事行动,仇鸾因此被逮问入狱。严嵩为了打击夏言、曾铣,便替仇鸾翻案,甚至代仇鸾写狱中草疏,诬告曾铣袭战掩败不奏,克扣军饷,且与夏言内外勾结,欺瞒朝廷。世宗对夏言已有些疑心,听此诬告,也不求证,便将夏言削夺官职,退休还乡,并下令逮捕曾铣,要法司拟定罪名。最后曾铣被赐死,妻儿被流放两千里。曾铣为将颇有胆略,长于用兵,时有军功,被如此错杀,天下闻而冤之。
严嵩知道,若不置夏言于死地,一旦夏言复出,必然会报复,因此仍不罢手,在世宗面前散布流言,说夏言被革职后愤怒不已,毫无悔罪的意思。于是,世宗派人把夏言从还乡途中追捕回京,斩于西市。夏言身为首辅,就这样被轻易处以极刑,这一特大冤狱震动全国。严嵩从此登上首辅大位,独掌朝政。
由于朝政的腐败,且自毁长城,削弱边防,让鞑靼有机可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鞑靼可汗俺答率部大举进犯。负责大同防务的总兵仇鸾是个草包,官职是用钱向严嵩父子买来的,前遭曾铣弹劾,经严嵩翻案搭救,此时又官复原职,且驻守战略要地大同。面对俺答的进攻,仇鸾只会用重金去贿赂,乞求不进攻大同。俺答收了礼金,便引兵东去,攻下古北口。古北口一失,北京震动,兵部尚书丁汝夔急得手足无措,问计于严嵩。严嵩回答:“俺答抢够了,就会自己离去,我们坚壁不战是上策。”丁汝夔听从严嵩的计议,传令诸将不许轻易出战。诸将也巴不得有这一道命令,便龟缩在城中毫无动作。
俺答兵直逼北京城下,在周围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百姓饱受劫难,一听说是丁汝夔下令不抵抗,咒骂声四起。俺答军队大肆抢掠数天后,押着大批男女俘虏、驴马牲畜、金帛财物,志满意得,引兵退去。历史上称此次事件为“庚戌之变”。事后,世宗得知真相,感到是一次奇耻大辱,为了泄愤,便把丁汝夔逮捕下狱。丁汝夔求救于严嵩。严嵩胸有成竹地打保票:“有我在,不会让你死的。”过后,严嵩见世宗着实发怒,要处死丁汝夔,为保护自己竟一言不发。丁汝夔以为严嵩会救他,审讯时自然不说出是听命于严嵩的计谋。直到临死时,他才恍然大悟,大呼:“严嵩误我!”(www.daowen.com)
当时最为天下人痛恨的是严嵩杀害沈炼、杨继盛两大冤狱。
沈炼官任锦衣卫经历,为人刚直,疾恶如仇。他了解了严嵩父子的贪鄙奸恶,残害忠良,导致鞑靼军长驱直入,京师被困,生灵涂炭等罪行之后,就上疏痛骂严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历指严嵩揽权纳贿、擅宠害政的十大罪状,请世宗诛戮奸臣,以谢天下。但奏疏上呈后,世宗看了大怒,以诋毁大臣罪,将沈炼处以廷杖数十,削去官职,贬谪至保定为佃农。
沈炼到保定后,百姓知是因为骂严嵩而遭贬谪的,对他很是敬重,请他当老师,教习乡中子弟。沈炼捆了三个草人,比做李林甫、秦桧、严嵩,经常在教习之余以草人为靶,和弟子一起练习射箭。
严嵩知晓后,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便嘱托当地的党羽总督杨顺和巡按御史路楷,让他们设计陷害沈炼。适逢蔚州一带有人以白莲教为名,聚众起事,被官府抓获。杨顺知道情况后,便将犯人供词改动,把沈炼名字夹在中间,诬说沈炼是这伙白莲教的指挥,派人将沈炼逮捕后,押往闹市斩首。沈炼的两个儿子遭杖杀,一个儿子被流放,可谓冤深似海。
继沈炼之后,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又于嘉靖三十二年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杨在疏章最后说:“或可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世宗见奏又是大为震怒。严嵩乘机抓住“召问裕、景二王”这句话大做文章,使世宗怀疑,杨在交结诸王,捉弄朝廷。世宗下旨将杨继盛廷杖一百,下狱治罪。杨继盛受重刑昏死过去,醒来后毅然用碎碗片刮去伤口烂肉,露出筋骨,仍神色坚定。
杨继盛在狱中关了三年。适逢二御史坐罪论斩,世宗正在气头上,严嵩乘机又把杨继盛的名字附在二御史后一同申报。于是奉旨斩首,杨年仅四十岁。
刑部两官员在审理杨继盛案时,为杨说了句公道话,一个被贬,一个下牢。总督蓟辽右都御史王忬同情杨继盛,让其儿子经办杨的丧事,被严嵩知晓。严嵩便借口战事失利,鼓动世宗,将王忬杀害。可以说当时朝廷中凡是反对过严嵩的官员,没有一个不遭陷害,轻则贬黜,重则杀头。
严嵩为明代有名奸臣。然而,从当时官僚的整体素质来看,他的品质与同时代大多数官员相比并无多大差异。他无耻逢迎皇帝,无情打击异己,可以说是时代驱使的结果。当时整个官僚集团都已腐败透顶,严嵩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已,所以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就了这类奸臣。尤其是明世宗这样的昏君,更是需要这样的奸臣,而奸臣不过是在助纣为虐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