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朱元璋的文字狱:历史中的黑暗角落

朱元璋的文字狱:历史中的黑暗角落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一贫苦农家,家人大都病饿而死。本来就因自己出身的卑微,而仇视文化、仇视文人的朱元璋一听,深以为然,对文官的表笺、诗文开始用异样猜忌的眼光,随意攀比,妄作附会,接连兴起一场场残酷的文字狱。诗文之祸朱元璋在孜孜不倦地搜求文官们在表笺中的文字之“罪”时,也不忘在其诗文中细细搜求,同样穿凿附会,随意杀人。于是,朱元璋下令把全寺僧人全部杀光。

朱元璋的文字狱:历史中的黑暗角落

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一贫苦农家,家人大都病饿而死。十七岁他为了活命出家当和尚,二十五岁投身农民起义军。经过艰苦鏖战,灭元建明,四十一岁称帝。朱元璋做皇帝后却无法摆脱自己那段做过僧人、“盗贼”的贫贱历史,自卑感的压抑使他总想向有优越感的士大夫报复。明初之际,士人们偏偏对这位“暴发户”并不敬服,不承认他是得天命的君主,所以许多士人不愿出仕。当时朝廷征辟士人如捕罪犯,常常由地方官监押上路。征而不至者,往往就被杀害;至而入仕者,也时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这就造成明太祖与士大夫官员间一时难以弥合的裂痕,成为明初文祸繁兴的背景条件。

有人还向朱元璋挑拨说:“陛下不可过分相信文人,文人是很会讥讪他人和诽谤朝廷的。如张九四一向厚待文儒,而当他要文人帮他起一个官名时,这帮儒士竟给他起名‘士诚’。《孟子》谓:‘士,诚小人也。’可破读为‘士诚,小人也’。张士诚被别人骂了一辈子‘小人’,自己还蒙在鼓里。”本来就因自己出身的卑微,而仇视文化、仇视文人的朱元璋一听,深以为然,对文官的表笺、诗文开始用异样猜忌的眼光,随意攀比,妄作附会,接连兴起一场场残酷的文字狱

表笺之祸 据《廿二史劄记》诸书载,当时每遇各类节庆佳日、皇室嘉日及皇帝恩赐等,官府、大臣们必须上贺表谢笺。其中一批文臣正正经经的颂扬文字,结果都被朱元璋认为含讥带诮而加罪处死。

杭州教授徐一夔的贺表称:“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认为:“‘光’字讥和尚秃头,‘圣’通‘僧’,‘则’通‘贼’。”于是被处死。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钦赐马匹表》,谢表中有“遥瞻帝扉”之句,因“帝扉”音同“帝非”、“帝匪”,于是被杀。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贺表》,表中有“寿域千秋”之句,“寿”通“兽”,“域”近“或”,即祸,于是被杀。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表中有“天下有道”、“望拜青门”等句,“道”附会“盗”,“青门”附会寺庙,于是被杀。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表中有“睿性生知”之句,因“生知”音近“僧智”,于是被杀。

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表中有“取法象魏”之句,“取法”音同“去发”,讥和尚光头,于是被诛。

亳州府学训导林云为本州作《谢东宫赐宴笺》,其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禄”之句,“式君父”被附会为“弑君父”。朱元璋当年曾杀故主韩林儿,心虚而杀林云。

尉氏县学教谕许元为本县作《万寿贺表》,表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之句,“法坤”音同“发髠”,“藻饰太平”间近“早失太平”,于是被杀。

其他类似诗文得祸而被杀的还有:浙江府教授林元亮、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澧州府学正孟清、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正史上除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被杀有记载外,其余事件都只见之于野史笔记,其漏记者不知还有多少。朱元璋几乎是随心所欲,穿凿附会,其实质是借题发挥,借故杀人,杀得文人们胆战心惊,唯唯诺诺,不知所措。

只有蒲州学正张某,在朱元璋问罪时,道出贺表所用词句“天下有道”、“万寿无疆”的经典出处,才免一死。而左右大臣顿谓:“数年以来,才见容此一人而已。”遭受这类莫明其妙文字狱而丧命的文人墨客如此繁多,使臣僚们大为恐惧。朱元璋大概杀人也杀腻了,于是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制定了一篇《庆贺谢恩表笺成式》,洪武二十九年颁行天下。从此,贺表有了固定的模式,只要照抄此成式便可。

诗文之祸 朱元璋在孜孜不倦地搜求文官们在表笺中的文字之“罪”时,也不忘在其诗文中细细搜求,同样穿凿附会,随意杀人。

监察御史张尚礼写了一首《宫怨》诗:

庭院沉沉昼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

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

朱元璋读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张尚礼投入蚕室(受宫刑的地方),将他活活折磨至死,原因是认为张在诗中暴露了宫闱秘事。然而,这首诗只是描摹了宫女们的心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宫闱秘事,何况也没注明写的是何朝何宫。张尚礼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佥事陈养浩感于战乱,作诗吊时,中有“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之句。朱元璋看后,“以其伤时”,感觉不快,便下令将陈养浩拘捕,后投湖水中淹死。

僧人来复,江西丰城人。洪武初应召入京建法会,一次赐膳,来复呈诗谢恩: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www.daowen.com)

朱元璋将“殊”字拆读为“歹朱”,以为在咒骂朱家天下;“无德”明明是作者“自惭”,朱元璋却认为在讽刺自己,虽想以唐尧颂我而不能也。于是朱元璋杀了来复。

僧人守仁,法名一初,有诗名而应召入京,作《翡翠》诗:

见说炎州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

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栖。

朱元璋认为“网罗”是指法网严密,后两句是表达不愿入京当官,发出连做和尚也不自由的牢骚。朱元璋责问道:“你不愿做官,是因为我法网严密吗?”便以谤讪罪处死。

僧人德祥,法名止庵,也以诗名应召入京,作《夏日西园》诗:

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

池塘六月由来浅,林木三年未得长。

欲净身心频扫地,爱开窗户烧香

晚风只有溪南柳,又畏蝉声闹夕阳。

朱元璋看后,责问道:“你说热时无处乘凉,是讽刺我刑法严酷吗?说池塘水浅,林木不长,是讽刺我立国规模浅而不能兴礼乐吗?所谓‘频扫地’、‘不烧香’,分明是讽刺我恐怕人们非议而滥杀无辜,不肯为善。”于是杀德祥。

一次,朱元璋微服私游一寺庙,见庙壁上有人题布袋佛诗云:

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装。

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

朱元璋看了大为恼怒,认为“收拾都将一袋藏”,是说他动辄一网打尽,斩尽杀绝。“放宽些子又何妨”,是在规劝他要行仁政。总之,诗意讽刺他刑法严酷,杀人太滥。于是,朱元璋下令把全寺僧人全部杀光。可见,朱元璋虽然也做过和尚,但当了统治者后,根本不顾念同类。

太学生赵麟在国子监的墙上揭贴,指责校规严苛。官府将赵抓捕,判杖一百,充军云南。朱元璋得知后,认为判处太轻,必须严惩,下令将赵麟枭首示众,并将其首节挂国子监门口,还编了《赵麟诽谤册》,警告学子不得闹学潮。史学家陈子经写了本《通鉴续编》,因其中有几处文字“犯忌”,就被朱元璋抓来杀了。

兖州知州卢熊因官印上篆体的“兖”字有点类似“衮”,便上表请求改正。不料朱元璋看后大怒,说:“秀才无理,便道我‘滚’哩!”因卢熊是著名文士,不便轻易下手,后来借他事把卢熊杀了。中书舍人、书法家詹希原奉命书写太学集贤门匾额,其中“门”字右边的一竖收笔稍重,朝内勾起。朱元璋说:“我要开门招贤,詹希原却想堵门,阻塞我进贤之路。”居然把詹希原处死。

徐祯卿的《翦胜野闻》载,某年元宵,朱元璋微服逛街,见有人用画出一灯谜,画上一妇人怀抱西瓜坐在马上,马蹄特大。太祖即命将作者杖死,众人不解,刑部奏请开恩赦宥。太祖发怒说:“此人侮辱皇后,大不敬,岂能宽宥!”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朱元璋认为此画讽刺马皇后脚大,怀抱西瓜是暗示太祖和马皇后为淮西人。此案不知真假,但令人啼笑皆非。

朱元璋尽管有时也满口仁义道德,但对一切有碍于专制统治的思想文化,都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禁绝,连《孟子》一书都被删削多达八十五条,几乎削去三分之一,并严令取缔妖书妖言、左道异端,严格控制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

嗜杀成性的朱元璋由于多疑,滥杀文人学士,几乎到了精神失常的地步。对文人学士的无好感、不信任,半通不通的学识、文理,由自卑感而产生的猜疑、忌讳,由低微出身而产生的强烈报复心理……朱元璋身上这种种阴暗、刻毒的基因交互作用,最终涂抹成文祸史上最荒唐、最恶劣、最惨无人道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