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安徽定远人,早年投靠朱元璋,最初在常遇春帐下,勇敢善战,所向皆捷。建国初,率军伐蜀地,克锦州;北征出雁门,大败元军;讨西蕃,又虏获其国公,屡立功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又率十五万大军,风餐露宿,进入沙漠,追击元军残部,最后大获全胜,俘得元主次子、公主诸贵族百余人,元军将士官属三千余人,百姓七万七千余人,金银驼马不计其数。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大喜,对蓝玉褒奖有加,比之古代名将卫青、李靖,进封凉国公。蓝玉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一月,朱元璋命令蓝玉固守西蕃边地,谨防土酋扰乱。然而刚愎自用的蓝玉擅自挥师西进,劳师动众,无功而返。朱元璋一贯看重军队指挥权,即使是心腹大将徐达、常遇春调兵遣将,也不敢越太祖雷池一步,而今蓝玉却不听号令,率军妄动,还擅自黜陟将校。朱元璋对此大发雷霆,蓝玉却对此一无所知,依然我行我素。当蓝玉再次上请征发民丁,移师讨伐西南诸夷时,朱元璋二话不说,勒令他班师回朝。
第二年二月,蓝玉回到京师,朱元璋任命蓝玉兼任太子太傅。蓝玉却嫌官位不显,自以为功勋盖世,理当升太师之职,便当着朝臣的面,捋起衣袖,大声说:“我难道不可以做太师吗?”此后,蓝玉几次上奏论事,皇帝都不予理会,蓝玉心中更是怏怏不快,对同僚们说:“上疑我矣。”自知已失去皇上的宠信。
蓝玉是个高个子,红脸膛,不但作战勇猛,且富于谋略,确是个大将之才。尤其在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过世之后,蓝玉就是朝廷中数一数二功勋累累的大将了。同时,他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懿文皇太子(朱标)的元妃。在这种种关系之下,蓝玉自然相当傲慢,甚至有些骄恣放纵,横行不法,有时侵占民田,盘剥百姓,藐视官吏,冲毁城关,然而作为一朝擎天之梁柱,这些不过小节耳。
蓝玉作为皇太子舅家的亲戚,与太子的关系也不错。一次,蓝玉自北方班师回京,暗自对太子说:“我看燕王(太子弟,朱棣,驻师北京)有不臣之心。风水先生也说,燕地有天子气,殿下要小心提防才是。”太子却不以为然地回答:“燕王对我十分恭谨,我看不出什么来。”蓝玉说:“殿下待臣不薄,所以我将心里话告诉你。”
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居然传到了燕王的耳朵里。燕王开始对蓝玉恨之入骨。不久,太子病死。燕王被召回京城,皇上问他:“近来民间有什么传言,对朝廷看法如何?”燕王若有所思地回答:“一些公侯贵戚纵恣无度,手中又握有兵权,如不除掉,将来后患无穷。”这话内有所指,朱元璋也心领神会。(www.daowen.com)
很快,锦衣卫指挥蒋告蓝玉谋反。第二天,二月八日,蓝玉上朝,被当廷逮捕入狱。二月九日,他在锦衣卫被审讯。蓝玉作为一员猛将,体魄魁梧,声音洪亮,面对锦衣卫官员,反复辩解,虽受毒刑拷打,声嘶力竭,也不肯诬服。法官只得杂取其家属在严刑逼供下的“口供”作为证据,结案上报。其狱词说,“蓝玉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辂、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商谋叛逆,将伺帝出朝视察农田之时起事”等等。
二月十日,蓝玉被诛杀,并抄灭三族。此案蔓引牵连而被诛杀的又有一万五千至两万余人,其中封侯、伯者十余人,军队中骁勇善战的将佐几乎被杀了个干净。有的人已死,便以子孙株连抵罪。一些与蓝玉略有交往的文人墨客也难逃厄运。比如顺德文士、苏州经历孙蕡,只因替蓝玉的画题过诗,即被处死;文人王行曾去蓝玉家做过客,也以同党论处死。
此案从逮捕到判刑、诛杀,一共才三天,比胡案更为麻利迅速。朱元璋当时已六十六岁,而懿文太子病故,皇太孙更显孱弱。此案目的在于巩固朱家皇位,使皇太孙在继承帝业时万无一失。不料,实际上这却为以后燕王朱棣的靖难夺位创造了条件。
史家习惯上将此案与胡惟庸案合称“胡蓝之狱”,两案共诛杀五六万功臣宿将及其亲属。在历代王朝开国之初,如此大肆杀戮功臣的冤狱极为少见。如赵翼所言,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