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申锡冤案与甘露之变:探索历史中的不平凡故事

宋申锡冤案与甘露之变:探索历史中的不平凡故事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申锡领密旨后,引荐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并将文宗的意图告之,希望共图大计。他勃然大怒,当场令王守澄查办此案。王守澄原想派两百骑屠杀宋门全家,被宦官马存亮谏止,便将漳王内史晏敬则、宋申锡的亲吏王师文等七人逮捕入狱。于是文宗下诏,贬漳王李湊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晏敬则等死刑,受宋申锡案件牵连而坐死及流窜者数十上百,天下之士,皆以为冤。宋申锡案后,宦官权势愈张。

宋申锡冤案与甘露之变:探索历史中的不平凡故事

唐朝后期,一方面是宦官专权,一方面是牛李党争,朝政混乱。文宗李昂即位后,急切地寻找铲除宦官势力的官员。他发现翰林学士宋申锡忠厚勤谨,既不依附任何朋党,又与宦官素不往来,便将宋召进宫秘议。文宗坦诚相告:“中尉王守澄是弑宪宗的元凶,逆罪一直未讨,还统领着禁军,专横跋扈,招权纳贿,中外侧目。朕今令卿与朝臣同心协力,共除邪恶。”宋申锡叩头拜谢,领命而去。不久,宗申锡便拜尚书左丞,一个月后,再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宋申锡领密旨后,引荐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并将文宗的意图告之,希望共图大计。不料王璠一听此等机密,便找检校库部郎中郑注通风报信。郑注是王守澄的心腹,立即告之王守澄,以报“知遇之恩”。王守澄闻讯大惊,与郑注想出一条毒计。

太和五年(831年)二月,神策都虞侯豆卢著秉承郑注的旨意,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湊。王守澄故作紧张,立即奏报文宗。漳王李湊是文宗的弟弟,由于仁德贤明而颇有声望,文宗对他一直怀有猜忌。阴险狡诈的郑注便利用文宗的这一阴暗心理构陷忠良。果然,文宗对豆卢著的诬告深信不疑。他勃然大怒,当场令王守澄查办此案。

王守澄原想派两百骑屠杀宋门全家,被宦官马存亮谏止,便将漳王内史晏敬则、宋申锡的亲吏王师文等七人逮捕入狱。王师文闻讯先逃逸,晏敬则等人经不住严刑拷打,遂自诬服,谎称宋申锡遣王师文勾结漳王,图谋不轨。文宗下诏罢免了宋申锡的宰相官职,将他贬为太子右庶子。第二天,文宗召众大臣面议其罪。许多人不敢得罪王守澄,皆议宋申锡死罪。左常侍崔玄亮见情况紧急,赶快率领给军中李国言等十四名谏官,伏于玉阶之下,泣涕力谏,据理力争。几个宰相也认为宋申锡不至于谋逆,可让双方对质。文宗有所醒悟。郑注害怕一旦真相大白,必将危及自身,便劝王守澄奏请贬黜即可。王守澄如此一奏,文宗正好借此收场。于是文宗下诏,贬漳王李湊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晏敬则等死刑,受宋申锡案件牵连而坐死及流窜者数十上百,天下之士,皆以为冤。两年后李湊与宋申锡便先后病卒于贬所。

有御史弹劾郑注,要求送法司审理。王守澄入宫说郑注无罪,还荐其任侍御史等职,文宗只好准奏。不久,文宗忽染风疾,不能说话,王守澄引郑注入宫疗治。郑注懂医,几服药下去,果然有些疗效,文宗渐渐能说几句话,加上郑注能说会道,从此成了文宗宠臣。郑注、王守澄又引荐李仲言,李仲言原诬陷宰相裴度,事败,流至象州(今广西桂林),后遇赦还都。此人口才敏捷,仪表秀伟,出身名门。文宗以为得旷世英才,任为翰林侍讲学士。李仲言因前犯过事,从此改名李训。

宋申锡案后,宦官权势愈张。文宗深感愤耻,起用与王守澄不和的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以分割王守澄的权势。郑注与李训得宠后,一心谋取更高的相位。他们先将牛李二党一些高官排挤出朝廷,后又迎合文宗要除宦官的意图。太和九年(835年),李训得愿任宰相,便出谋先杀了兴元节度使监军宦官陈弘志,后又与郑注密谋,加封王守澄官爵,令其外出就职,实夺其军权,再除去其左右手,使王守澄孤掌难鸣,最后遣中使到王守澄府第,赐其鸩酒,逼令自杀。至此,杀害宪宗的逆党全部消灭。

李训与郑注皆凭投靠王守澄而得官位,一旦得势,反陷王守澄于死地,顿时声名显赫。李训既为宰相,不愿郑注与他同居相位,假托宦官势力未除,须内外呼应,出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李训荐御史中丞舒元舆为相,联合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等几个亲信,密谋派几个节度使募集壮士,以为部曲,再派一些亲信官员,安置在要冲之地。起事之日,李训用计引宦官进左金吾卫厅,然后关上大门,企图一网打尽。(www.daowen.com)

十一月这天,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入殿奏称:“左金吾厅事后,石榴上夜有甘露,为上天所降祥征兆,非圣明感格,不能得此。”李训便率百官称贺,劝文宗亲往观甘露。文宗命李训等先去查视。李训去了许久,回来奏称,“甘露好像不是真的,先不要忙于宣布。”文宗感到奇怪,遂派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率众宦官去复验。仇士良等到了左金吾卫厅,见大将韩约脸色惨白,汗滴额下,不禁起疑。恰在此时,一阵风吹起幕布,仇士良发现幕后有伏兵,且人数不少,便大喊有伏兵,返身奔逃出大门。

李训见仇士良等奔还,知道那边事情没有得手,便呼殿上的金吾卫士保护皇帝。抬乘舆的宦官一见势头不对,抬起文宗向北疾驰,李训没有拦住。官员与宦官互有打斗,乱作一团。京兆府逻卒赶到,追杀了十余个宦官。宦官见势不妙,架着文宗逃入宣政门内,大门也随之关上,随后便组织禁军进行反扑。文武百官皆震惊不已,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四下逃散。李训知道计谋已失败,也乘乱逃出京城。

宰相王涯、贾等,本未参与此谋,见殿中变端叠起,不知何故,与许多官员聚于中书省,等听消息。忽有吏人来报,“宦官们率禁兵千余人,声言讨贼,逢人便杀,已快到了。”官员们争门出逃。须臾大军杀到,六百多人被刈草般杀死。仇士良又命关闭宫门、城门,搜索捕杀。一时长安城中尸横满街、鲜血涂地,无辜死者又千余。仇士良还派骑兵千余分道出城,追捕逃亡者。禁兵借口捕人,到处抄家劫财,大臣百官尽数被捕。宰相王涯年已七十,受刑不过,只得自诬与李训等谋行大逆。李训在逃往凤翔的路上被捕,知绝无好下场,求押送官取其首级。于是李训被砍下首级送到京师

仇士良得李训首级后,命左神策军三百人,右神策军三百人,押王涯、贾、舒元舆、王璠等宰执大臣,徇于市曹,腰斩后,枭首悬于兴安门外。其亲属不问亲疏,悉数处死,孩童也不例外,妻女有少数免死者没为官奴。郑注在凤翔被监军所杀,并灭全家。其他节度副使、节度判官、掌书记等官员与家属,也一并处决,死者又达千余人。经过这次大规模屠杀,四位宰相与半数公卿遭害,朝列几乎为之一空,而朝政就更为宦官所把持。文宗再也不敢与宦官对抗,整天郁郁寡欢,终于在开成五年(840年)病逝,年仅三十二岁。

宦官集团与官僚集团的内斗,居然让如此众多的无辜臣民陪葬,说到底还是君主专制体制下的一种不治之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