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怀恨杀杨俊案 杨俊,字季才,为人乐善好施,扶贫济危,曹操掌权时,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为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又升中尉,左迁平原太守。曹丕登基后,复任南阳太守。杨俊为官清正,民众称许,与曹植交好。曹操尚未确立继承人时,曾暗中询访一些官员,杨俊为曹植说了一些好话,使曹丕怀恨在心。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到南阳视察,认为市面不够繁荣安乐,就将杨俊逮捕下狱。许多官员为杨俊求情,曹丕就是不赦免。杨俊知道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皇帝,自知皇帝不会放过自己,便自杀了。
魏国后宫诸冤 曹丕随军出征,俘获幽州刺史袁熙之妻甄氏,见其美丽而收纳为妻,留居邺城,生子曹睿。曹丕登基为魏文帝,定都洛阳,又宠爱郭贵嫔,对甄夫人不再宠爱。甄夫人留在邺城忧愤难平,讲了一些埋怨的话,传到文帝耳中,文帝竟然派官员逼令甄夫人自杀。次年,立郭贵嫔为皇后。文帝去世后,太子曹睿继位,即魏明帝,尊奉郭皇后为太后,追封母亲为文昭皇后。后明帝听说自己的母亲因为郭太后的谗毁,死得很惨,“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便向郭太后询问有关情况。郭太后说:“是先帝派人令她自杀的,此事何必要责问我呢?何况你作为儿子,难道能为追报已经去世的父皇之仇,而枉杀后母吗?”魏明帝勃然大怒,当即令郭太后自杀,亦“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将其殡葬。
曹睿为平原王时娶虞氏为妃,继位为魏明帝后,立毛氏为皇后,后再移情别恋,宠爱郭夫人,至此毛皇后“爱宠日弛”。有一次,魏明帝在后宫花园召集妃嫔歌舞饮宴,郭夫人提议请毛皇后来同乐。魏明帝没同意,并传令不准将今夜游宴之事告诉毛皇后。第二天,毛皇后见到魏明帝,只问了一句:“昨天游鉴北园,玩得开心吧?”魏明帝一听,显得非常尴尬,怀疑左右侍从有人向毛皇后通风报信,恼羞成怒,接连审问并杀了十余人,最后竟令毛皇后自杀。
刘备泄愤杀张裕、彭案 三国时的君主,刘备似乎最为仁慈,待部属也较宽厚,但也制造过几起冤案,其中以泄愤杀张裕、彭羕案最为冤滥。当初,刘备刚入川,与益州牧刘璋见面,从事张裕陪坐。张裕脸上胡须很多,刘备取笑道:“从前我在涿县,姓毛的人特多。县令说,众毛都环涿(借为豚,肛门)而居。”张裕回答:“从前有人任潞县令,又换涿县令,休官回家后,有人写信给他,就称‘潞涿君’(露肛君)。”刘备脸上无须,张裕以此回敬,刘备便忌恨在心。
刘备取四川,当皇帝后,张裕任后部司马。刘备准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询问众臣。张裕通晓天象,能预测凶吉,劝刘备不要攻占汉中,会出师不利。刘备不听。后来,张裕又私下预测刘备不能久居益州,约九年后会失去益州。有人将此事密告了刘备,刘备便新旧账一起算,将张裕关入狱中,准备判处死刑。诸葛亮知道后,认为张裕所犯难定罪名,而刘备说:“就是芳香的兰草长在门前,也不得不锄。”张裕于是被杀头示众。
彭羕,字永年,颇有才气,但为人“姿性骄傲,多所轻忽”。庞统、法正将其推荐给刘备,任为治州从事。彭羕有点形色嚣然,忘乎所以。诸葛亮不看好此人,屡密言刘备,认为此人“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便左迁彭羕为江阳太守。彭羕私情不悦,去看马超。马超揶揄他说:“先生这么大的才能,才当一个小郡太守,太令人失望了吧。”彭羕也反唇相讥道:“你为外援,我为内应,天下就可定了。”马超听后大惊,默然不答,随后马上上表刘备告密。于是,彭羕被下狱受审。他在狱中上书诸葛亮,为自己辩解,称是酒后失言,但辩解无效。最后彭羕被杀,死时三十七岁。
诸葛亮为蜀汉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然而实际上,诸葛亮绝不完美,我们这里仅举两例他一手制造的冤案,便可见一斑。
大臣李严冤案 一般认为刘备白帝城临死托孤,只托给了诸葛亮一人,这是错误的。据《三国志·蜀书·李严传》,刘备托孤是托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诸葛亮与李严。“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诸军事”,似乎李严主要管军队,可见刘备交给李严的担子并不轻。但实际情况却是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夺了李严的权,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按照刘备的安排,李严应该在成都中央政府中主持军务,然而,诸葛亮却命令李严留守白帝城,防范东吴。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把李严排挤出中枢决策机构,由两人辅政变成一人独揽大权。诸葛亮出将入相,军政大权一把抓。(www.daowen.com)
刘备为什么会托孤给李严呢?因为李严的确有才能。青年时,李严为郡职吏,“以才干称”。在做刘璋的成都令时,李严“复有能名”。后来,李严又率众投靠刘备,拜裨将军,迁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领军在汉中与曹操作战,形势很紧张。李严留守益州,当时益州发生了少数民族数万之众叛乱之事。李严审时度势,来不及向刘备请示,就带五千兵前去镇压,很快把这场叛乱平定下去。刘备觉得李严这个人处理事情很果断、很坚决,能使自己省心,是个人才,于是就封李严为辅汉将军,一直带在左右。经过很多年的考察,刘备认为他具备辅政之才,拜尚书令,决定让李严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
李严受到诸葛亮的排挤和打击,心中当然不服,就向诸葛亮提出开府治事的要求。所谓“开府”,就是设立一个由自己掌控的官僚机构,管理一定的国家事务。当时,诸葛亮已经开府,李严认为自己既然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就应该享受同等的待遇,结果却被诸葛亮断然拒绝。后来,李严又提出“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的要求,就是分出益州的五个郡,设立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管理一方,结果也被诸葛亮否定。
李严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作为刘备委以重任的托孤大臣,完全有资格与诸葛亮一起执掌或分担朝政。但诸葛亮绝不允许他人分割自己的权力,更不允许李严与自己平起平坐。此后,诸葛亮所有的重大决策,如征讨南中、三次北伐等等,李严都丝毫没能参与。李严在朝廷上没有发言权,被晾在一边,最多给他几个空闲的官爵,如封都乡侯,转为前将军,迁骠骑将军等。从中,诸葛亮的专制权力欲昭然若揭,而诸葛亮并未就此罢休,而是将更为阴险的迫害伸向了李严。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北伐,令李严督运粮草。《李严传》载:秋夏之际,天下暴雨,运粮不继,李严派参军向诸葛亮说明情况,诸葛亮同意退军。当大军退回,李严惊讶道:“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即不想承担责任。后诸葛亮拿出证据,李严“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诸葛亮便将李严以前提出的一些要求一一数落为罪名,夺去官爵,废为平民,流放四川梓潼。三年后,李严病死民间。
此案之记载实在让人有点看不懂,可以说运粮不继完全是天灾,李严没有什么大错,大军退回也没有多少损失,那么李严为什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其中定有蹊跷,估计诸葛亮想以此事加给李严一些罪名,所以李严有些惊慌了,从而做出上述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问题是这样的小错,竟然能数落出如此多的罪名,可见诸葛亮早有准备,此重判应该也早就拟定。诸葛亮为了除去自己的政治对手,以便大权独揽,采取了如此不堪的手段。
诸葛亮判常房冤案 益州从事常房接到密报,检举牂牁太守朱褒密谋叛变,常房立即将朱褒的主簿抓起来审讯,后“杀之”。朱褒大怒,遂率兵袭杀了常房,且诬陷常房谋反。诸葛亮得知之后,竟将常房的几个儿子全部处死,还将常房四弟流放于越隽山区。此案中官位仅为从事的常房敢将朱褒的主簿审讯并杀之,肯定是有定案依据的,只是他过于自信,不该在主犯未曾归案前杀了从犯,从而自毁了人证。常房是文职,更没有兵权,他凭什么谋反,朱褒的诬陷不过是贼喊捉贼,故意弄混水罢了。诸葛亮处丞相高位,却不分青红皂白,以滥杀无辜去安抚朱褒,而朱褒却以反叛给了诸葛亮一记响亮的耳光。
刘禅杀李邈案 蜀后主刘禅,虽懦弱无能,但杀人还是会的。诸葛亮死后,大臣李邈上奏章抨击诸葛亮专权,主要是说到“主畏其威”,就是说刘禅看到诸葛亮就害怕。虽然这是事实,但刘禅面子还是要的,这话刺伤了刘禅,结果李邈就被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