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对私有财产权变迁的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私有财产权变迁的主导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历程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在私有财产权的消灭和生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党通过主导土地改革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消灭了农民的私有财产权和城镇民族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权,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财产关系的一切变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有序推进的。

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历程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中国共产党。在私有财产权的消灭和生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党通过主导土地改革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消灭了农民的私有财产权和城镇民族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权,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当农民自发创造的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兴办小城镇和进城务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时,党通过对各项政策、制度和法律的修正及时跟进,给予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制度及法律上的承认、鼓励和保障,促进了农村私有财产权的生长。党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城市改革之中,通过党的主要理论刊物引导全国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通过思想解放,为私有财产权成长提供了观念土壤;接着党又根据实践的发展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最终,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宪法》保护,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大发展。经济特区设立本身就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试验田”,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卓越政治智慧的伟大体现。党通过对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样板间”和“新窗口”,打开了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财产关系的一切变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有序推进的。这种主导是从观念层面、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三个方面进行的。在私有财产权消灭阶段,通过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在民众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核心观念,然后通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断消灭私有财产,最后将其上升为宪法高度予以固化。在私有财产权生长阶段,党通过思想解放给私有财产权的生长提供观念土壤;有了私有财产生长的观念基础,党不断进行政策调整,给予私有财产的生长强劲的政策支持;最后修改《宪法》和法律,将私有财产权纳入《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框架之内。

【注释】

[1]张佩国:《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2]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3]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5]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

[6]陆益龙:《嵌入性政治与村落经济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4、99页。

[7]《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5页。

[8]谢明干、罗元明:《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21~522页。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1页。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页。

[12]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

[13]《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

[1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57页。

[1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35~436页。

[16]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45页。

[17]高德步:《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9期。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19]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20]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页。

[2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1页。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23]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

[24]李永刚、胡健:《乡镇企业空间聚集与浙江城市化浪潮的兴起》,《经济研究资料》2001年第4期。

[25]相关讨论参见新望:《苏南模式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26]李胜兰:《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28]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29]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30]关于中国城镇私有财产权生长模式的详细研究请参见李芳、余四川:《改革以来中国城镇私有财产权演进模式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5期。

[31]马文奇、李洁明、江洋:《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的演变》,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32]戴园晨:《中国经济的奇迹——民营经济的崛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33]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8年修订第3版),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14~117、352~356页。转引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页。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3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3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3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3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4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4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www.daowen.com)

[42]周立群、谢思全主编:《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1978—2008)》,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51页。

[4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7页。

[4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32页。

[4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4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4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4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4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5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1页。

[5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9页。

[5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3页。

[53]宁金成:《私有财产权、私有经济的价值与法律保护》,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页。

[54]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3页。

[5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9页。

[56]《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6页。

[57]关于经济特区私有财产权生长模式的详细研究请参见李芳:《改革以来中国特区私有财产权演进模式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2期。

[5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页。

[5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页。

[6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6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62]参见曹普:《谷牧与1978—1988年的中国对外开放》,《百年潮》2001年第11期。

[63]高屹:《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第386页。

[6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页。

[65]参见钟坚:《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66]卢荻:《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拓荒者吴南生》(上),《广东党史》2000年第5期。

[6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

[68]谷牧:《中国对外开放的风风雨雨》,《半月谈》1998年第15期。

[6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

[7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7页。

[7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2页。

[7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7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7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7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

[7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1页。

[7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78]《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4页。

[7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2页。

[80]陈夕:《中国共产党与经济特区》,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3页。

[81]陆迅、陈建勋、王宗贤:《中国经济特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4、45页。

[82]《深圳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2~43页。

[83][美]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84]高德步:《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