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私有财产权的独特演进模式

中国私有财产权的独特演进模式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模式的研究发现,中国财产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进模式,这种模式分为财产权的消灭模式和生长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打开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私有财产权的独特演进模式

通过对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模式的研究发现,中国财产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进模式,这种模式分为财产权的消灭模式和生长模式。在财产权的消灭模式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农村对特定人群(地主富农)的私有财产的转化。在党的主导下,在农村,通过土地改革,将地主富农的私有财产分配给农民,满足了农民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获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拥护,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获得了最大化的政治支持,巩固了新生政权。二是农村集体化运动中将全体农民私有财产的转化为集体财产。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防止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现象以及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的需要,在党的主导下,通过互助合作、初级合作和高级合作等形式,将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由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三是在城镇对资本家和私有业主的私有财产的转化。在党的主导下,对官僚资本,通过没收,使之成为国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资本,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多种方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转为国家所有,实现了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在财产权的生长模式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农村私有财产权生长。农村私有财产权生长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民的伟大创造,主要表现在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兴办小城镇和进城务工等方面。农民为了摆脱生存危机自发采取的包干到户革命性地开启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生长空间;乡镇企业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格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拓宽了农民私有财产权的生长通道;农民创造的“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道路,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当农民,城市当市民”的格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进城务工是中国农民在市场化改革的当代,自发地从事非农产业、增加非农收入的又一伟大创造。二是城镇私有财产权生长。城镇私有财产权生长主要体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通过思想解放培育了城镇的私有财产权观念,接着党的政策从允许个体户发展,到允许个体大户雇工,再到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发展等方向进行相应调整;再次,通过修改《宪法》和单行立法,非公有制经济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平等竞争”“平等保护”的平等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有了政策的支持、法律的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得以蓬勃发展。三是经济特区私有财产权生长。经济特区私有财产权的生长,主要归功于政治家们的卓越创举。在特区建立、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政治家们都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平息了争论,指引了经济特区的发展方向,保障了特区的健康持续发展。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外引进外资、对内政策优惠两方面来实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打开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