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线性(Linear)和非线性(Non-linear)概念,主要是从视音频信息存储的方式出发来区别的。线性是指连续的磁带存储视音频信号的方式,信息存储的物理位置与接受信息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即录在前面的信息存储在磁带开头,录在后面的信息存储在磁带末端,信息存储的样式与接受信息的顺序密切相关,这就是“线性”的概念,基于磁带的编辑系统则称为线性编辑系统。使用该系统,后期制作者通过走带、倒带,在磁带上来回搜寻要用的镜头,记下时码,然后在编辑控制器控制下进行编辑,十分浪费时间。
“非线性”是指用数字硬盘、光盘等介质存储数字化视音频信息的方式,非线性表现出数字化信息存储的特点——信息存储的位置是并列平行的,与接受信息的先后顺序无关。这样,便可以对存储在硬盘或其他介质上的数字化视音频素材进行随时调用、随意的排列组合,同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修改,体现出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巨大优势。现代非线性编辑,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移动硬盘、磁带、录像带等记录设备上。如今的“非线性”的概念已与“数字化”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2.采集与压缩比
在对视音频信号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之前,如果所要剪辑处理的素材不是数字化视音频,需要先将模拟的视音频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这个过程被称之为采集,也就是将素材进行数字化后再作后期编辑。
压缩比是指数字化视频信息压缩前后文件大小的比率。不同的压缩对像质的影响是不同的,较小的压缩比对像质影响不大,较大的压缩比会使像质明显降低。
3.帧和帧速率
在非线性剪辑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帧速率的问题。
帧(frame):视频中一个完全静止的图像。视频素材是由一系列帧组成的,以一定的顺序播放,则可生成富有动感的画面。(www.daowen.com)
帧速率(fps):即FPS(Frames PerSecond)的缩写——帧/秒,是指每秒钟刷新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每秒钟帧数(FPS)越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市面上常见的手机录制帧速率大多为30fps,电视25/30(常用)50/60fps等,高速摄影机120/240fps。通常情况下,帧速率是由合成视频的类型决定的。例如:NTSC(The 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式,NTSC信号是被NTSC所采用的标准复合视频信号,其帧速率是29.97fps(帧/秒),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式。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是逐行倒相制式,PAL信号在欧洲应用是最为普遍的复合视频信号格式,其帧速率为25fps(帧/秒),我国就采用这种制式。
4.场与场的顺序
在将光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扫描过程中,扫描总是从图像的左上角开始,水平向前行进,同时扫描点也以较慢的速率向下移动。当扫描点到达图像右侧边缘时,扫描点快速返回左侧,重新开始在第一行的起点下面进行第二行扫描,行与行之间的返回过程称为水平消隐。一幅完整的图像扫描信号,由水平消隐间隔分开的行信号序列构成,称为一帧。扫描点扫描完一帧后,要从图像的右下角返回到图像的左上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这一时间间隔,叫作垂直消隐。对于PAL制信号来说,采用每帧625行扫描。对于NTSC制信号来说,采用每帧525行扫描。大部分的广播视频采用两个交换显示的垂直扫描场构成每一帧画面,被称作交错扫描场。交错视频的帧由两个场构成,其中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奇数场,称为奇数场,也叫上场;另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偶数场,称为偶数场,也叫下场。场以水平分割线的方式隔行保存帧的内容,在显示时首先显示第一个场的交错间隔内容,然后再显示第二个场来填充第一个场留下的缝隙。简单地说,场是视频帧的一半,奇或偶的扫描线。每一帧由奇偶两场组成。电影胶片类似于非交错视频,它每次是显示整个帧的。解决交错视频场的最佳方案是分离场。在分离场的时候,要选择场的优先顺序。
5.隔行视频
大多数的电视节目视频是隔行的,它们的每个帧是由两个依次显示的场组成的。一个场包括该帧的奇数扫描线,另一个场包含该帧的偶数扫描线。电视在整个屏幕之上显示交互线的第一场,然后显示第二场来填充由第一个场留下的交互缺口。
6.时码
为确定视频素材的长度以及每帧画面的时间位置,以便在播放和编辑时对其精确控制,现在国际上采用SMPTE时间代码来给每帧视频图像编号,这就是时码。SMPTE时码的表示方法是:时码=小时(h):分(m):秒(s):帧(f)。例如这样一条时码为:1:08:23:15的素材,表示时间长度为1小时8分23秒15帧,如果以每秒30帧的速率播放,则播放时间为1小时8分钟23.5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