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及优化探讨

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及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我国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中,此类研究比重最大。张霁月的《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寓言》系统分析了30年间革命题材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女性叙事表达,以此探究新中国女性解放的历史。姜丽芬的《大师影像女性世界》对博格曼等知名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加以梳理和评价,书中还有对女演员、电影文本的个案研究。类似主题还有杨静的《美国电影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

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及优化探讨

勾勒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其叙事与审美特征,并从中甄别形象塑造背后隐藏的生成机制和意义内涵。在当前我国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中,此类研究比重最大。

张霁月的《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寓言(1949—1978)》系统分析了30年间革命题材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女性叙事表达,以此探究新中国女性解放的历史。刘燕萍(中国香港)的《女性与命运:粤剧·粤语戏曲电影论集》以粤剧戏曲电影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七类不同身份的女性,并挖掘了这些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我的秘密之花:电影中的女性》中,作者陈晓云以一种男性的立场来关注电影中的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此类研究的博士论文有两篇,李欣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周霞的《拯救与困惑——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悲剧(1905—1949)》,二者从不同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

赵小青的《东方银幕女性形象掠影》选择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五国的电影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并对其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概括。姜丽芬的《大师影像女性世界》对博格曼等知名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加以梳理和评价,书中还有对女演员、电影文本的个案研究。(www.daowen.com)

孙萌的《“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以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寻华人女性形象演变的特点以及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并从中梳理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侧影。类似主题还有杨静的《美国电影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1990—2001)》。

施舜翔(中国香港)的《恶女力:后女性主义的流行电影解剖学》视角新颖,通过重读电影中“恶女”形象,打破男权文化中的刻板印象,重新定义“恶女”价值,并提出了流行文化新女性的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