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节日:宁波人的独特过节方式

传统节日:宁波人的独特过节方式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节作为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其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节日,宁波人也不例外,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姑娘们在节前缝制各式香袋,端午日将香袋佩戴于小孩胸前或挂在床前,谓可辟邪禳毒,成人也可佩戴。次日人们将之加以糅合成浆。镇海一带有在乞巧节吃童子鸡滋补身体的习俗。当然,亲邻之间相互馈赠月饼、设酒赏月,在宁波依然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传统习俗。这一日,宁波民间还有吃“鸭子芋艿”、水拖糕等习俗。

传统节日:宁波人的独特过节方式

春节作为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其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节日,宁波人也不例外,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宁波民众欢度春节主要分为送旧和迎新两个阶段。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夜“送灶君”的“祭灶”仪式首先揭开“过年”序幕。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民间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趁晴天“掸尘”,务求室堂门庭内外整洁,家具杂物无不清洗揩擦。之后,就举行“谢年”仪式。

大年初一刚起床,首先由男人放炮仗,谓之“开门炮”。所放炮仗要买四个,放三个留一个,称之为“备炮”。头响炮仗必须放响,而且放得越高、声音越响越好,宁波人认为这样预示着来年新年吉利。初一当天不出门拜客,只在本宗族内或邻里之间相拜贺,谓之“贺岁”。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须给小孩发“压岁钱”。这一天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要让家里的日用器物都“休息”一天,实际上是让家庭主妇休息,如不汲水、不扫地、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衣服。到了晚上,全家人在天没黑时便睡下,睡前要放“关门炮”,不点灯火,也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2]

初二开始出外走亲戚,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馈赠礼物,宴请春酒,称“岁酒”。正月初二走亲访友时,给老一辈的礼品一般是两只“斧头包”,一只是红枣,意为红红火火,生意兴隆,另一只是桂圆或胡桃,意为团团圆圆,人丁兴旺。初二又称为“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带孩子和丈夫回娘家居多。通常,走亲戚也有讲究,一般是先近亲后远亲,以少拜长、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为重。人们互相款待酒席,称为“岁饭”。拜年一般要在初六之前完成,拜年者去得太迟了会让对方觉得受了冷落。

正月初六以后,各家开始做新年羹饭,菜肴必有豆芽、鱼、年糕豆腐等。豆芽,甬方言中与“如意”互为谐音;“鱼”与“余”相谐,寓意“年年有余”;年糕、豆腐,寓有“年年高”“步步高”之意。正月十三这天晚上开始上灯,谓之“上灯夜”。家家户户悬挂彩灯,以茶果香烛供神,谓之“灯祭”,也称“摆祭”“摆灯头”,开始过元宵节。夜里吃汤馃或汤团,称“灯圆”。正月十四日,年长的妇女多入庙拜神,谓之“烧十庙香”,或到桥侧跪拜,称之为“拜十桥”。是夜,各家童子各执五色灯纸照墙壁、门庭、户灶,或有拿着竹竿从厨房赶到房里,再从房里赶出门外的,口唱驱逐蛇蚊俚歌,谓之“照蛇虫”,以为这样能减少蛇、虫、鼠害。北仑柴桥一带则用火烧田塍草,田野间飞腾起条条火龙,称为“燂火龙”。

正月十四夜,宁波尤其是镇海一带的民众还有一种独特习俗——吃丫头羹。此俗最先起源于镇海城关一带,这一天晚上,各家以枣、栗、豆子、莲子、桂圆、桃仁等合煮羹饭而食,此羹名叫“丫头羹”。

十五日元宵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晚上人们拿着灯烛,从大门起到家里各处走一走,以为可以驱除蛇虫,照(招)进财宝,使此年仓里储存的五谷损坏减少。而集镇村落,处处举行提灯会。孩子们高举鲤鱼灯、兔灯、荷花灯、金鱼灯、走马灯等列队游行。在宁海,则是以正月十四过元宵节,俗称“十四夜”。

十八日祭拜祖先,完毕之后,人们收起祖宗画像,撤下彩灯,谓之“落灯”。至此,春节才算完全结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镇海一带称“彤红”。每到此日,人们悬挂蒲剑或艾旗。此日午时有喝雄黄烧酒以解百毒的习俗,有人还将雄黄酒洒于屋角,并焚烧苍术、白芷艾叶,驱赶蚊虫。在余姚、宁海等地还有吃“五黄六白”的习俗。姑娘们在节前缝制各式香袋,端午日将香袋佩戴于小孩胸前或挂在床前,谓可辟邪禳毒,成人也可佩戴。此日,还要在婴儿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或涂抹全身,谓可辟祟,或给孩子穿虎纹的衣服,缝制布虎和老虎枕头。(www.daowen.com)

描端午老虎也是宁波端午节最重要习俗之一。旧时,端午老虎由大人白描或从店铺里购买绘有一虎一孩、一虎二孩、一虎三四孩或二虎一孩、二虎二孩、二虎三四孩等各式姿态的黑白版画“端午老虎”纸,供孩童添上红、蓝等颜色戏玩,描好后贴在门或墙上,谓可辟邪。

端午这天,女婿要备“端午担”给岳家送礼,要有鱼、肉、鹅、酒等,以幢篮盛之,少者四色,多者八色、十二色。鱼要成双,鹅颈须涂成红色,且最好一路鸣叫,越叫越发,俗称“吭吭鹅”。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蕉扇。[3]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也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之夜,宁波家家户户陈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于月光之下,妇女们早早就备上洗脸盆,脸盆内置放着木槿叶、橘子叶和核桃紫苏植物,放到院子中,承接织女流下的泪水。次日人们将之加以糅合成浆。其浆腻滑,用以洗头。因此“七夕”在宁波又被称为“洗头节”。

镇海一带有在乞巧节吃童子鸡滋补身体的习俗。此时正值新鸡上市,新鸡肉嫩且肥,宰后蒸于锅中,肉香味鲜,多为农家主要劳力和正在青春期发育之少年补养身体,谓之“吃童子鸡”,并且要男的吃母鸡,女的吃公鸡。而僧人道士则在此日“诵经供物”,谓之“兰盆会”。

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但宁波习俗却以八月十六为中秋,最具宁波特色。史言:“八月十五日中秋,天下皆然,唯四明则以十六为中秋。”[4]宁波旧俗,此日除了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外,还要设酒馔祭祖。当然,亲邻之间相互馈赠月饼、设酒赏月,在宁波依然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传统习俗。这一日,宁波民间还有吃“鸭子芋艿”、水拖糕等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各地于重阳节日登高宴赏,饮茱萸酒,宁波习俗亦是如此,除此之外,“各家制角黍,亲戚互相馈遗,谓之挑重阳担,设酒馔以祀祖先,祀毕,家人欢聚享食”。角黍即粽子,与其他地方不同,宁波在重阳节包粽子。除了粽子,旧时还有重阳糕牡丹糕,由亲友互相馈赠,谓之“挑重阳担”。[5]

宁波重阳节日习俗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重阳节赛龙灯,这与他处新年赛龙灯有所不同。从重阳节日开始,各庙都有祀神庙会,三牲五礼俱全,备极隆重。神像加披锦袍,冠带一新。黄昏以后,人们抬神像离庙巡街,场面宏大,谓之“迎社火”。不久神像回庙,龙灯出动。龙灯有彩龙、板龙两种。灯内烛火辉映。这样的灯会每晚都有,一直要到十五日神像归龛后才罢。慈溪人称重阳为“重娘”,出嫁的女儿会带礼品回娘家探亲,以示敬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