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习俗也是生活习俗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家族关系、亲族关系、邻里关系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如家族的交际习俗就体现在家族内部的“排字辈”习俗,即按世系辈分排,以免搞错辈分。在排列世俗辈分时多以“辈”字为准,由家族定时进行排定,载入家谱,分发给族人,从而形成较为严密的辈分秩序。
对祖先的祭祀是家族成员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家族成员归属感,更是为宣传族规、续修家谱、排世系、论辈分提供了机会。同时,在进行祖先祭祀的过程中,也为族长利用此法解决族人纠纷,处理族内犯族规、家规者提供了条件。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在旧时宁波受到高度重视。如在亲戚往来中,姑舅亲在诸亲中情分最深,故宁波俗语中有“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一说。在民间,当姑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娘家侄子就会出面干涉;外甥不孝敬父母时,常由舅舅出面调停,宁波老话说“娘舅大石头,讲话独句头”,就说明舅舅在家族亲戚关系中的重要性。亲戚之间要相互走动,特别是逢年过节,要带上礼物,互相探望,以加深感情。
作为吴方言的宁波话,有着自身独特的一套亲属称谓体系,但不同区域的宁波话亲属称谓也有区别。如在民国时期的宁波城厢,称父亲为“爹”,称祖父为“爹爹”,称母亲曰“娘”,又曰“姆姆”;称叔母为“婶”,有时也称丈夫的弟媳为“婶”;称叔叔曰“大”;妻子称夫兄曰“伯”,新妇称翁曰“阿公”,亦曰“公公”;称女儿为“懦懦”,称少女为“姐”;等等。在象山一带,称父曰“爹爹”,母曰“娘”,有的也称母曰“姆”,称爷爷曰“公公”,称奶奶曰“娘娘”或“婆婆”,也有称叔叔曰“大”者,称伯母曰“大姆”“二姆”,称叔母为“婶”,称父亲的姐姐为“姑娘”,称母亲的姐姐为“姨娘”,称孩童曰“小细”,等等。当然,宁波人对长辈亲属的背称也同父母的背称一样,在面称的前面有时会加上“阿拉”,如“阿拉舅舅”“阿拉阿姨”“阿拉阿姑”等。随着时代进步,宁波地区一些亲属称谓正在发生变化。如“阿伯”“阿爹”“阿姆”这些传统称呼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几近消失。
旧时宁波的交际习俗中,也很注重与邻里、长辈和其他人之间的交往,邻里之间的互相协助,交往之间的尊重他人是值得关注的交际习俗之一。
交际习俗也是生活习俗的一种。登门拜望多用于对尊长或平辈之间。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登门拜望是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宁波人把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叫谒见。谒见时要有一定的礼节,古代一般为跪拜,辛亥革命以后,跪拜礼明令取消,改为躬身或拱手。新中国成立后以握手礼取而代之。去亲朋好友家中拜望时,不论主人家门开还是半开,均应先在门外叩门或摁门铃,等主人喊“请进”后方可入内。敲门应以三五下为一组,敲完每一组后要稍停片刻。迎接客人到来时,主人要先期出迎等候,以示欢迎。让座是主宾入室后相见的礼节。客人被请于尊位落座。一般以面东、面南为尊,面西、面北为卑。(www.daowen.com)
敬茶是宁波人待客的礼俗。敬茶通常以斟七分为敬,不宜过满,所谓“酒满茶半”,客人喝茶则以留少许为礼貌。回拜属于答谢礼节。客人来访后,主人应前往回访客人,有来无往则为失礼。回拜时切忌原物送还,只有拒绝对方时才用这种方式。
旧时宁波人的磕头行礼主要表现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或者在祭祀礼佛时行磕头礼。磕头行礼时,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如今除婚嫁丧葬礼仪中仍保留磕头礼外,其他场合已被握手礼取代。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时间短暂且握得有力,表现出友好、诚恳之意,一般来说,对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或女子,须待对方先伸手时才能去握。握手时不可戴手套,不可将左手插在口袋里,不可坐着,不可吃东西,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敷衍了事。
具体而言,历史上宁波地区的交际习俗主要体现在拜望、拜访、谒见、迎接、让座、敬茶、更衣、陪客、告辞、回拜、鞠躬、磕头、挥手、道歉、握手、请坐及赠花等方方面面。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人交际习俗中的“老娘舅”是江南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称谓,虽然全国各地对“娘舅”称谓不尽一致,但其在亲属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基本一致。如今的“老娘舅”不只是调节亲属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成为调节人际矛盾的又一称谓,对“老娘舅”文化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此外,宁波许多地方濒临大海和岛屿,险恶的生存环境激发了宁波人的群体意识和合作情怀,因此,宁波人特别注意相邻、亲邻相帮、团结协作。近年来在宁波上演的大型方言喜剧《甬上三家亲》把困难时期宁波人的临危救济、互相呵护的人性之美充分表现了出来,这也是宁波交际习俗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因而在这一方面的艺术创作应该有进一步可为的空间。如对过去在宁波存在的“纠会”就可以进一步进行演义发挥。所谓“纠会”,民国《镇海县志·风俗》载曰:“贫家有事,亲友醵钱相助,谓之‘纠会’,大者曰‘集贤会’,小者曰‘堆积会’,亦曰‘扁担会’。主人为会首,得钱之后,次第清偿。每会皆有证人,有保人,缓急可倚,而干没无虞,亦通财之良法也。”这种民俗体现了宁波人互帮互助的聪明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