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交通习俗:宁波的水陆交通与古代轿子

交通习俗:宁波的水陆交通与古代轿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习俗也只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才能形成。所谓交通习俗,就是指人类在交往活动中,依靠不同交通工具和方式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四通八达的水路,使宁波自古以来得舟楫之利。如余姚作为昔日“甬扬大道”的必经之路,水陆交通使用较早。古代宁波陆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又称“肩舆”,是中国古代最为古老的一种交通工具。

交通习俗:宁波的水陆交通与古代轿子

交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习俗也只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才能形成。所谓交通习俗,就是指人类在交往活动中,依靠不同交通工具和方式而形成的风俗习惯。

古代宁波因河流众多,交通工具主要以舟船为主,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宁波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舟船出行或渔猎。在古代的宁波,民间交通往来在水网地区主要以舟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所谓“出门车马少,到处泛兰舟”就是如此。宁波境内除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条主要河流外,还有鄞州的鄞江、大嵩江,东乡的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西乡的南塘河、中塘河、西塘河,宁海县的白溪、清溪、凫溪、杨溪,象山县的西周港、下沈港、九龙港、大塘港、淡港、东港、南大河,慈溪的东横河、四塘江、古窑浦、四灶浦、周家路江,余姚市的东江、中江、青山江、临海浦、长冷江,北仑区的芦江、小浃江、太河、岩河等。四通八达的水路,使宁波自古以来得舟楫之利。

过去的宁波交通主要靠船,船只的种类也颇为繁多,如较大型的船为海船、商船,专门运输货物的船叫“货船”,来往于两地之间载客的叫“航船”,供人们乘坐游玩的船叫“游船”,用来收购海鲜货物的船叫“鲜船”,有的地方隔岸无桥,设有渡口,设在渡口的船就叫“渡船”。如余姚作为昔日“甬扬大道”(宁波至扬州)的必经之路,水陆交通使用较早。据余姚地方志载:宋朝时期余姚即有航船,至明朝城区和重要集镇有快船,清朝有固定的商业船队,民国至今,姚江江上依然千帆竞渡,船仍旧是主要水上交通工具。

在宁波长途载客的客运船叫夜航船,体积较大,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装载货物,上层载客。这种船是六舱竹篷大船,内设座位和休息木板,男客睡中舱,女客睡后舱,船老大摇橹、撑篙,船扯风帆。夜航船主要是载人和简单货运,船上最大乐趣就是有唱新闻、说故事。昔日城乡重要集镇皆与城区通夜航船,船远至绍兴杭州等地。在内河,还有带篷的一类船只,船夫坐在船后,两脚推动桨板前进,谓之“脚划船”,可载客两三人,乘客可坐可卧,日夜可行。

旧时余姚等地还有一种“快船”,余姚民谣有“船头尖尖船尾翘,四只橹桨一齐摇”之说。快船是旧时余姚姚江、宁波甬江和奉化江上最多的船只,特点是船只不大,速度快,船上风帆与陆上人力拉纤结合,水上行驶快速。20世纪姚江上还有此类船只,两岸有不少船埠头。

宁波地处平原水乡,河流纵横交错,连接周边的乡村和集镇。旧时有些水网地区靠渡船来帮助行人过渡。渡船一般为木质船,渡船船身体型较大,呈长方形,用船篙撑,使木橹摇,来回往返,可以载客30多人。渡船可以按照专职船工的有无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专职船工,但平时乘船,不收渡船费。每年秋季时节,农户给渡工一定数量的谷子,作为平日搭乘渡船的报酬,有少数人家则付给现金或大米。另一种是无人渡船,亦叫“牵渡”“拔渡儿”。这种渡船一般为村民集资建造。船比较小,船头、船尾均呈方形,平底,不容易侧翻,因此可以载8~10人。船的两端各有一根缆绳系在两岸的树桩上,行人跳上船以后,可拉着缆绳渡向对岸。

红头百官船是余姚一带的水上交通运输船,木橹摇,张帆和拉纤行驶,有大橹一支、帆2~5张不等,船身较大,用于载货物。(www.daowen.com)

宁波沿海多海涂地。每当退潮后,就会露出一片宽长的海涂,人走起来容易陷入泥中,十分困难。近海作业,如捕蛤蜊、拾海螺、挖泥螺和蛏子者,习惯使用泥马船。泥马船又称“泥艋船”或“木海马”,是宁波沿海民众在海涂上从事劳作时使用的工具,又名溜板。泥马船是在一种宽0.4米、长1.5米的木板上钉上一个T形把手,驾船者双手握住把手,一条腿跪在上面,一只脚用力踩泥,一蹬就像滑冰一样连板带人飞速滑行。正因为如此,它还有“海上自行车”的称呼。这种船主要用于渔业生产,也可以用于载人。据传这种船是戚继光追击倭寇时创造出来的交通工具。

旧时,一些艺人、戏班常要下乡去唱“草台戏”,所以一些戏班都有戏班船。戏班船的船木结构有大有小,一般有前、中、后三舱。每舱有舱板,可以睡人,船肚里放“行头箱”及使用家具,刀、剑、戟罗列在船头的木架上,船尾的后标上要写明班名,有的还在船头插一面戏班班旗。戏班船是供二三流角色或跑龙套角色乘坐的,如果是名角,另有单独的包船。

近代以前,宁波港装载货物的主要是木帆船,分南船和北船两类。南船航线主要是福建、广东一线,以经营木材为主,兼营药材、染料、糖、干果和香料;北船帮主要经营长江以北各港口的贸易运输,北方的粮食、枣子、核桃、花生、黄豆由北号商船运抵宁波港,同时从宁波港运出大米、糖、药材、棉织品、鱼、干果和杂货等。如碑铭所载“吾郡回图之利,以北洋商舶为最巨。其往也,转浙西之粟达之于津门;其来也,运辽燕齐莒之产贸之于甬东。航天万里,上下交资”[10]就是如此。宁波货船的船老大多数为舟山人,货船一般都有三只桅杆,即头桅、中桅和后桅,中桅桅顶挂有红布制作的三角状桅顶旗,船尾插有灵风旗以辨风向。每逢春节,船主惯用大红纸张贴桅杆,前桅写“开路先锋”,中桅写“八面威风”,后桅写“一路顺风”等吉语。货船平时运送货物各有习尚,如装运棺材(多为尸骨还乡),在中桅缠红布以作标记。

宁波的渔船大都为木帆船,因“帆”与“翻”谐音,所以渔民非常忌讳讲“翻”字,因此就把“帆船”称作“篷船”。鄞县南乡姜山一带的渔船还有不钉船眼的习俗,被称为“瞎眼船”,有船眼者则被称为“亮眼船”。渔船起锚出海,渔民不得回头看望。

古代宁波陆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又称“肩舆”,是中国古代最为古老的一种交通工具。旧时宁波的轿子分为客轿和花轿两种。客轿包括官轿、青衣轿、山轿等。以轿代步最盛于清末民初,民国中期后,由于人力车汽车客运的兴起,逐渐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