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挑选经典名著:如何选择?

挑选经典名著:如何选择?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名著的思想主题虽然不等同于艰深,但它确是常读常新,令人百读不厌,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

挑选经典名著:如何选择?

7.3 选择名著,选择经典

阅读经典,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为任何对经典的了解,都会让我们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不断升华。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掌握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哲理。当然,读好的流行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不过重要的是你要懂得把握什么是真正的经典,什么是好的流行。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能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成人肤浅地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许多孩子不喜欢读名著,大多是因为对“大部头”的书籍望而生畏,家长需要做是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1.感知内容,把握情节

通过阅读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必须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小说情节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八个字上,即“出其不意,写其不备”。

例如堂·吉诃德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骑士”伟业,却事与愿违,最终只落得“一命呜呼”。面貌丑陋不堪的伽西莫多一开始抢劫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后来却无比温柔地关怀她、英勇无比地保护她;伽西莫多初始对副主教弗罗德唯命是从,后来却认识到他的丑恶而将他推下钟楼摔死,开始读者以为伽西莫多是个坏蛋,后来却发现他心地善良。方鸿渐与孙柔嘉历经周折而结合,读者以为他们会幸福到老,谁知最终方鸿渐却落得有家难归。小说的情节就是这样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让读者为之所吸引、沉迷,一惊一诧,紧扣心弦,起伏跌宕,令人爱不释手。

2.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环境

某些作品可能对孩子而言有些陌生难懂,尤其是外国作品,所以就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作者的情况,如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倾向;了解一些作品写作的历史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问世以来人们的评价等等,这些背景性资料的了解对理解作品、把握人们很有帮助。

例如读《堂·吉诃德》,如果不了解作品是写于十六世纪后期,当时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而西班牙还处于闭塞落后、封建势力仍得势、日益没落消极的骑士小说却依然盛行的时代背景,不了解作品专为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的创作初衷,就难以理解作品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一个行为荒唐思想却先进高尚的滑稽可笑又可悲可敬的人物。

读名著还要了解作品中的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是作品中的人物赖以生存发展活动的地方,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时令、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地域景观等。环境描写不仅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题服务。

小说的环境描写比其他文学体裁更注重具体可感性,人物的真实性、典型性、情节的可能性、合理性,都必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才能确定,因此,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对小说的理解显得很重要。

3.分析人物形象(www.daowen.com)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造的核心,而对人物的刻画必须落实到具体细致的描写当中,如对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等方面的描写。不同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能表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外在肖像、语言、行动去体现人物性格;而外国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更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展示,如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及个性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一般来说少见单一集中的,可是在诸多方面中往往有能够集中鲜明体现其主导思想性格的因素,使他有别于其他人物而不雷同。

例如同是美丽动人的女郎,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美拉达的思想性格就不相同,安娜是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而独立意识有所觉醒敢于追求自我爱情的贵族女性,而爱斯美拉达是中世纪法国巴黎靠卖艺为生、心地善良淳朴、崇尚自由、不屈于淫威又被罪恶社会势力所吞噬的吉普赛流浪艺人。

4.理解作品思想主题和意义

名著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有些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可确定性的,而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不确定性的,还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例如少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打斗;青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抗争;中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命运。

名著的思想主题虽然不等同于艰深,但它确是常读常新,令人百读不厌,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读者对名著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评价,名著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有些名著需要多次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5.感悟与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有所悟、有所感,或动情、或明理,这些感悟犹如灵感的火花一样,稍纵即逝,阅读者如不及时抓住,就很可能溜走,而当你需要或回想时却无迹可寻。因此可以采用圈点批注法、抄录精彩片段法,写读书随笔、札记、读后感、人物评论、书评、艺术评论等,也就是读与写紧密结合,心要灵,手要勤,笔要新,这样可以将读书的收获慢慢积累起来,日积月累,随着读书量的增多与质的深入,必将会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有些孩子不重视积累,往往是读后就抛掷一边,时间一长,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个大概,没有真正的收效,需要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作家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直接为孩子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无疑会不断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