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绩好的孩子热爱阅读

成绩好的孩子热爱阅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母亲喜爱文学,能诗会画,常向年幼的女儿口授唐诗。丁玲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并读过不少古典小说。已33岁守寡的母亲毅然上了师范班,并让7岁的小丁玲上幼稚班。丁玲的母亲就这样以自己的行为熏陶着小丁玲,引导她走上了文学道路。

成绩好的孩子热爱阅读

5.4 成绩好的孩子都爱阅读

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二年级,他不仅在班里学习好,而且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在家里,只要给这个孩子一本书,他就能抱着书一看一两个小时,他的书包里也随时装着课外书,即便是在外面和几个小朋友玩耍,经常也是玩一会,又把书掏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的妈妈害怕他的眼睛受不了,经常提醒他赶快休息一会儿。

有人问孩子的妈妈:“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她说,其实孩子的阅读、学习等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是和家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她和孩子的爸爸都非常喜欢看书,每天晚上,他们家里几乎没人会去看电视,每个人都会抱着自己喜欢看的书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家就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所以孩子爱看书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从读书中找到了无穷的快乐。她还告诉我,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每次都让孩子自己挑选几本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对事物的接触频率有密切关系,常接触、常实践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为在家庭中如果家长经常和孩子谈及书籍和阅读的乐趣,给孩子创造经常接触书籍的环境,让孩子感到书籍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见效的。

比起成人来,由于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孩子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做起。

如今,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在这个时代中,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有许多家长,拥有了较高的学历和素养,忙了一天一回到家里,就以想休息休息为借口不看书,每天晚上沉迷于几个小时的“韩剧”和“肥皂剧”中,更有甚者去打扑克或搓麻将。如果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达不到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时,这些家长会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埋怨孩子不好好学习。

把孩子表现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到孩子的身上,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家庭寻找原因,这样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和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育专家说“家庭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要想让孩子爱上书籍,家长首先要自己热爱书籍,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许多人都十分注重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但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提高。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搬进了新家,住上了大房子,什么都齐全了,就是没有想到布置一个宽敞、舒适的书房

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和孩子一起少看电视多读书,要和孩子每天互相交流读书的体会和乐趣,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感受阅读给人精神带来的愉悦。(www.daowen.com)

孩子的童年,很长时间都呆在家里,和家长呆的时间是最长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和生活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父母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母亲喜爱文学,能诗会画,常向年幼的女儿口授唐诗。丁玲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并读过不少古典小说。辛亥革命爆发后,丁玲的家乡——常德县成立了女子师范。已33岁守寡的母亲毅然上了师范班,并让7岁的小丁玲上幼稚班。母女俩携手同校读书,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丁玲的母亲就这样以自己的行为熏陶着小丁玲,引导她走上了文学道路。

但是也有这样一位母亲,给孩子买了大量的书籍,自己却天天打牌看电视。女儿自然也将书本束之高阁。当母亲气愤地教训孩子时,女儿发泄了心中的不满:“你自己天天打扑克、打麻将,在外面玩,就是要我读书,妈妈好坏……”这就是中国古人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家中不闻书香,子女何以成才?所以说,一个新型的学习型家庭氛围的营造,不仅是要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学习。而且,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