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界最时髦的一个词语恐怕就是“创新”。有的老师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缺乏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不是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功夫花在钻研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格上,而是拙劣地赶时髦,做创新的表面文章,在教学形式的浅层面上运作,追求花里胡哨的虚伪美丽,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五花八门的怪现象。君不见,有把语文课上成流行歌曲演唱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滑稽小品表演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港台影视名星绯闻课的,等等。有一次到一所重点中学听“研究性学习探讨课”,执教老师上的是鲁迅的小说《祝福》。一上课,老师满脸的严肃,煞有介事地说:“昨天晚上,在一个古镇的郊外,公安人员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年龄大约四五十岁,身上未见刀枪痕迹,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死因及凶手,我已派出三个调查组分别到鲁四老爷家、贺老六家和卫老婆子家进行调查,要求迅速侦破此案,现在就请三个调查组汇报各自调查的案情。”接下来几个学生先后发言,述说祥林嫂不幸的身世,最后共同认定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鲁四老爷、卫老婆子,还有鲁镇的人。下课时老师赞扬这几位同学办案迅速准确,有侦破天才,将来可以做一名出色的侦探。听了这堂课,我十分诧异,这样的教学,还能美其名曰“研究性学习探讨课”?这样上小说,还能叫“创新教学”?小说的教学,不分析人物形象,不讨论作品的主题,不分析环境描写,而是模拟公安人员办案,把语文课上成案件侦破课,亏这位执教者能想得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评课时,有位当地颇有名气的老师对这堂课大加赞赏,张口闭口“有创新意识”。我们不禁要问,语文课这样“创新”下去,还有什么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可言?还谈什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文课还有一点语文的味道吗?
以上列举分析了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反映了一部分老师的错误的价值取向。在他们看来,语文课上得越热闹越能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越花哨越能体现创新思想,越奇特越能博得听课者的喝彩。殊不知,这些虚伪的美丽,既削弱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又流失了语文教学本应该具有的丰厚的人文精神,长此以往,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使语文教学再次陷于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的尴尬局面。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都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子,练练真功夫,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填界,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www.daowen.com)
在此我呼吁: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