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过改变写作训练方式,扩充教学手段

通过改变写作训练方式,扩充教学手段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的写作训练是以单元为经、文体为纬、与阅读同步进行,且多以综合性的整篇写作训练为主,这种写作训练体系固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并不表示教师就必须墨守这一成规。教师在学期初宣布写作题目、数量,让学生有个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过程,然后随时作文。③变写作、批改、讲评一次性完成为多线交叉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修改的情况,确认其习作综合成绩。⑥借助并发挥电教优势。

通过改变写作训练方式,扩充教学手段

通常的写作训练是以单元为经、文体为纬、与阅读同步进行,且多以综合性的整篇写作训练为主,这种写作训练体系固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并不表示教师就必须墨守这一成规。特别是在作文补差过程中,教师更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变换训练形式。变更的形式为:

①变整篇写作为专项写作。设立若干单项,由分散到综合,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式的训练,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符合写作训练的内在规律,学生写来相对容易,也便于调动其写作潜能。

②变更写作训练周期。以往学生两三周一次作文,是有相对固定的周期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研究表明“定时强化训练不是产生最佳效果的最优方法,不定时、不定比间隔强化的效率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改变原先固定的写作为不定时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学期初宣布写作题目、数量,让学生有个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过程,然后随时作文。

③变写作、批改、讲评一次性完成为多线交叉型完成。在完成写作、批改、讲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进行批判性思索。教师根据学生修改的情况,确认其习作综合成绩。(www.daowen.com)

④命题贴近学生实际。老师平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布置好“生活作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拥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如写《包饺子》这类的作文则让学生先做后作。

⑤构思走出课堂。把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一个小故事演绎出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提供观察的客体,帮助他们获取生动的素材,如写《“雷锋”回来了》这类的作文可以先演后写。

⑥借助并发挥电教优势。在指导时播发事先录制好的录像,对活动中出现的人、情、景、动物植物外形和生活等精彩片段进行定格,增强水平能力较差学生的认识深度,如写《课间十分钟》《可爱的小动物》等作文则可以运用此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