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教法的优化:从灌管压到启引导

教学教法的优化:从灌管压到启引导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条件,但其作用不是“灌”“管”“压”,而必须是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转化成学生主体性增长的适宜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矛盾正确有效的转化。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而且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促其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教法的优化:从灌管压到启引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是把外部知识信息主动纳入知识结构的进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条件,但其作用不是“灌”“管”“压”,而必须是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转化成学生主体性增长的适宜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矛盾正确有效的转化。一句话,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自主学得好。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趣的主人,然后是掌握知识的主人。长期以来,贫困山区中学教师忽略或没有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向,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教师就采取“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自主学,我压你学”的机械简单的“灌”“管”“压”形式,只考虑到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心向,向学生讲清楚语文学科是“百科之母”,每个知识要素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教育创新都是有机联系的,把教学创新目标体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体系目标,在“启”“引”“导”上狠下工夫。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指在学生求通而把握不到的状况下进行点悟、开导,使其思而得之。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而且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促其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将知识信息筛选、比较、加工、提炼形成自主的学习体系目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