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1 智慧绿道建设意义
智慧绿道项目建设后,对于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对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对于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对于促进产业向循环化、低碳化、生态化转型,以及建设一流的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智慧绿道项目作为打造政府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将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1)城市的生态防线保卫者
城市系统作为脆弱的人造系统,缺乏自然生态系统那种强大的自我净化、自我调节功能。在城市规模快速扩容的当下,城市逐渐拉大了与自然环境接触的距离,支离破碎的绿化地块使得城市系统独立存在于自然空间中,引起一系列譬如城市热岛、城市雾霾、城市洪涝等现实性的城市问题。加大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力度,让城市融入自然,是有效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矛盾的有力举措,更是弥补城市系统脆弱性的生态防线之一。
智慧绿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工具“最后一公里”的缺陷,而且由于其体积小、行驶方便等特点,也避免了小汽车堵车和停车难的烦恼,节约了城市道路空间,成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良好补充。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质量,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建立更加完善、和谐、智能化的公交微循环网络。公共自行车是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智慧绿道系统的建设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低碳城市”。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绿色竞争力。
2)人居活动的有效载体
自然环境是人们净化心灵、呼吸新鲜空气的天然氧吧。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的自然环境,就应当承担起城市居民日常的人居环境需求。让城市绿道成为城市居民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健身娱乐、谈笑人生、老年活动、共享生活的露天慢生活乐园。因此,城市绿道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放慢生活、享受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共享城市建设的必要一环。
城市物质空间的分化会导致城市居民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分布空间也形成分化。以不同收入阶层的空间分布为例,由于中心城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初期同心圆的分布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和分化。城市的富裕阶层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中低收入阶层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各个阶层开始各取所需,在碎片化的城市中向着更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空间聚集。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质量好的区域,土地价值变得更高。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越来越多的支付得起高房价的富裕阶层向着拥有城市绿地的区域聚集,传统城市绿地服务半径的理念在市场需求的操控下变得越来越不公平。于是,避免富裕阶层独占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资源、为城市的各个阶级提供更加平等的户外活动机会,则成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改革调整的方向。
3)丰富的体验性及商业运营价值
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对城市居民来说,城市不仅是谋生的场所,更是生活的空间。因此,关注并提升城市中人的生存环境条件和生活幸福感,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土地价值的已不仅仅是区位和交通等传统因素,投资者和居住者往往会看重土地本身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关注是否能够便捷地享用城市绿地空间。以美国高线公园项目为例,绿道项目自身的建设成本高达1.53亿美元,此外还募集了超过2亿美元的私人投资。高线公园所在的曼哈顿西城码头区内,新增了1.2万个就业岗位、2 558个新住宅单位、1 000个酒店房间、39 000 m2的商业办公空间和7 900 m2的新艺术画廊空间,土地价值得到了持续的提升。
智慧绿道的建设使人们随时都可以更方便地体验绿道风景,无须担心没有交通工具的烦恼。通过手机应用、绿道服务站的建设,绿道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其体验性大大增强。绿道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绿道游玩的同时,绿道的商业价值也将逐渐放大,如广告投放和周边产业链的相关整合等,这些都将为绿道提供可观的商业利润。
4)城市品牌的最佳展示窗口之一
智慧绿道以公益性为导向,结合服务社会、方便游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特点于一体,是重要的城市民生工程,也是广大市民短途出行、业余健身、休闲观光的时尚选择。智慧绿道服务网点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良好窗口,传承城市美学,统一美观整齐的自行车棚有利于改善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有助于改善街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
在知识型社会中,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意愿更加强烈,而新兴的信息技术也使得居民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成为可能。居民已不满足于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简单的游憩观赏等活动,更渴望在户外空间里和自然环境中获取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历史人文知识、动植物知识、劳作技能知识及艺术鉴赏知识等。这一方面是城市居民渴望更了解城市环境、参与城市空间改造、城市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觉醒,以及历史人文需求更多地被激发出来。这一点对于青少年和儿童,以及希望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将成为青少年和儿童获取相关知识的户外课堂,有利于更全面地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而希望从事如景区服务工作却缺乏相关技能的人,也可以方便地获得相关的知识学习机会,从而提高他们获取相关工作岗位的机会。
5)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城市的引擎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面临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工厂、汽车尾气、家庭炉灶造成的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导致各种城市环境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的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以及光污染、噪声污染、室内装修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化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通过绿地构建网络化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具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位于城市中心且面积较大的绿地,将城市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集于一身;②依托城市建筑空间结构,由多个面积较小的绿地平均分布于城区,通过服务半径覆盖城市范围;③在第二种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地域等级和人口数量等级对城市绿地进行尺度控制和功能划分,城市中既有面积较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有面积较小且布局更分散的公园绿地;④由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的绿地,其有一定的空间分隔和控制建成区扩张的功能,但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通常适用于新城的建设;⑤依托城市中河流等具有线性特征的自然要素构建城市绿地网络系统,与第四种类型相比可实施性更强,通常只有在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才能实现;⑥通过改造城市中现有的、具有线性特征的自然和人工资源而形成绿道,并且将城市中现有的分散绿地进行连通纳入绿道网络中,这种构建形式不仅可实施性强,并且网络内的绿地类型也丰富多样,是未来城市绿地系统演变的趋势。
6.5.1.2 智慧绿道建设特征
虽然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会因城市性质、功能布局、山水格局、城市交通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异,但城市绿道建设也应有它共性的流程与特征去遵循。探索属于多规合一、大城市管理数据、智慧城市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引领的城市绿道系统的时代性流程与特征,是有机更新城市人居环境的前提条件和专业使命。今后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共性流程与特征应如图6-6、图6-7所示。
图6-6 流线分析图(www.daowen.com)
图6-7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流程构思图
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图底——综合流线整合
“流线”是城市活力与命脉的载体,城市绿道作为城市营造活力环境和疏通城市命脉的生命系统,其在规划、设计环节应当以流线分析为主线,以流线系统为绿道系统的基础基底。在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中,遵从城市绿道系统的流线性特征,是把握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整体图底的关键。运用新时代技术对城市各类流线进行研究总结,拼贴出城市综合流线图底,再结合城市现状和未来整体规划格局,取舍精简城市综合流线网,形成吻合城市肌理发展轨迹的生态、人居城市绿道系统,就是城市绿道图底成型的具体路径。
2)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的脉络——山水风景视廊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要追踪溯源,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的人造自然环境,应当与城市周边的山水风景等纯自然环境相联系,让城市绿道系统不仅成为城市的绿肺,也成为城市整体空间景观视廊的通道。遵从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的脉络关系,借景城市及周边的山水风趣,是城市建设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的具体方针,也是城市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城市容貌的科学路径。
3)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的标准——智慧信息服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绿道系统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应坚持智慧化标准。具体来说,城市绿道系统的智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规划设计层面。在规划设计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化平台,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绿道系统的范围和走向,从而增强城市绿道系统的人气活跃值。第二,建设使用层面。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在服务设施和监管设备上应当智慧化,比如健身设施、娱乐设施、非机动交通设施、出入口管理等方面。
4)城市绿道系统服务的核心——社区活动中心
城市绿道所赋予的慢生活节奏不应仅仅停留在城市公园、广场、湖泊水岸等,而是需要深入延展到城市发展最需要的社区活动中心。将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城市绿道系统的生命细胞单元,让城市的生活从百千个社区中心开始放慢,自此延续至城市的繁华街巷、绚丽景点、水岸码头。如果把城市绿道系统当成是一棵大树,那么城市的山水格局就是其根系,城市的各种流线就是大树的枝干,城市景点与社区活动中心自然就是装饰大树的叶片。因此,在绿道系统规划中渗入城市社区活动中心的单元属性,是城市居民真正放慢生活的人本之举。
5)城市绿道系统串织的工具——慢性交通系统
城市绿道系统的服务本体是城市居民,而城市绿道系统的形成逻辑是城市流线的组合。因此,要想让城市绿道系统充分发挥其流线性,就少不了用一种工具去串织,这个工具无可厚非就是慢性交通系统。在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中植入集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绿色能源电动车系统等为一体的综合慢性交通系统,是活化城市绿道系统生活价值的增效剂,更是营造智慧城市人居环境氛围的科学创新。
6)城市绿道系统的复合功能——人居海绵空间
城市绿道系统不是单一的城市子系统,而是集城市居民健身活动、骑行漫谈、避暑纳凉、生态渗透等需求于一体的综合型人居海绵空间,是城市系统中丰富居民户外活动行为的生态功能复合载体。在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程序中叠合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谐城市、智慧城市、双修城市、文明城市等先进思想理念,是打造新时代城市绿道衬托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海绵空间的基本理论支撑,更是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系统复合功能性的经济实惠策略。
6.5.1.3 智慧绿道建设目标
为了适应绿道的发展要求,满足绿道在区域内的建设需求,统一绿道设计技术标准,指导绿道规划建设后续工作有序展开,引导绿道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应:努力实现打造引领城市绿色休闲生活、与城乡建设同步发展的景区休闲廊道;努力实现区域的景观系统、游憩线路与趣味化的节点系统一体化,争取与地方景区景观资源互动;努力实现线路多样化、设施生活化、细部精细化的目标与特色。智慧绿道从绿色环保出发,迎合当前社会绿色、节能、减排的大方向和主题,普及推广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开展经常性的绿色文明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环保生活观念,培育创造美好城市生活社会文化氛围。智慧绿道的主要研究目标如下:
(1)适应绿道的发展要求,在绿道驿站、沿途及特定区域范围内建设智慧绿道服务站。智慧绿道服务站通过自助触摸屏终端设备为绿道游客及周边居民提供生活及导航服务。同时在绿道服务站可进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游客可通过城市公交卡在绿道服务站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采用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使用。绿道服务站可无人值守,在任意绿道服务站可实现公共自行车的自助通租通还。
(2)建设智慧绿道门户网站,实现公共资源信息化整合与发布。居民可通过门户网站获取绿道轨迹、服务站分布及周边信息,门户网站还可提供多样化的绿道游玩指南。为进行信息指引和广告发布,完善扩大绿道周边服务产业链,提升绿道附加产值。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树立智慧绿道的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进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3)通过智慧绿道手机应用,为居民提供更便捷、实时和全面的绿道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几乎人人都有一部自己的智能手机。手机除了作为通信工具之外,人们的信息获取、生活服务及个人娱乐都离不开手机。居民或游客可通过手机进行智慧绿道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随时随地查询了解周边绿道及服务站信息,获取绿道周边生活服务和文体娱乐资讯,获取更便捷的服务。居民还可通过智慧绿道手机应用进行绿道服务站可租赁公共自行车信息的查询,以及游玩路线的制定等。
(4)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绿道公共自行车服务不仅可用于绿道的游玩体验服务,还将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居民出行、城市短途交通提供便利。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辅助建立完善智能化的公交微循环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