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智慧城市实践之优化

国内智慧城市实践之优化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推演相对于国外,我国的智慧城市实践稍晚。2015年全国两会上,“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人为本、协调融合等理念。图4-2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汇总图4-3重大报告中智慧城市相关词汇出现频率情况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呈遍地开花之势。在住建部前后三批公布的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县级城市有100个左右,区和新区有100个左右。

国内智慧城市实践之优化

在步入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智慧城市内涵是人、数据和信息、数字技术及物理系统共同构成智慧城市系统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城市管理与服务领域进行智慧化提升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以智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资源整合、安全保障、人文建设等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城市科学发展、高效管理与市民生活更美好为落脚点。

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推演

相对于国外,我国的智慧城市实践稍晚。2005年,国内媒体开始介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2006年,南京开始研究探索构建智慧城市的初步设想。2009年9月,郑州联通计划5年投入100亿元打造郑州“智慧城市”。2009年12月,南京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南京”建设重大战略构想。从2010年起,随着IBM将其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持续有效地推广,以及国家相关部委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进展迅速,深圳宁波佛山扬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2012年11月,住建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的条件,并开始试点城市申报。2013年1—8月,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住建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共193个。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和交通部八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明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全国两会上,“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人为本、协调融合等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智慧社会”被正式写入报告,其是智慧城市等各种系统的总和,是信息社会发展新阶段(图4-2、图4-3)。

图4-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汇总

图4-3 重大报告中智慧城市相关词汇出现频率情况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呈遍地开花之势。我国已公布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共计290个,“十三五”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的已超500个,数量还将继续增加。此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纵向上不断拓展和延伸,向上拓展至智慧城市群,向下延伸至智慧城镇。在住建部前后三批公布的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县级城市有100个左右,区和新区有100个左右。展望未来,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新常态(表4-4)。

表4-4 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2)我国智慧城市当前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在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政绩,忽略群众需求。有些城市盲目跟随建设,将建设等同于工程项目,未分析城市需求,一味追求先进技术,在技术与城市生活的链接中存在实施问题,过度追求硬件建设,一味投入资金购买硬件技术。企业参与程度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无论是物联网、云计算还是3D制造技术都将推动企业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发生革命性变化。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落实。

(2)缺乏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模型和总体规划思路。当前,国内许多二、三线智慧城市建设缺少长期和完善的城市规划,一些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建设理念。另外,一些地方在统筹智慧城市规划时,仅从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等技术角度出发考虑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未能充分将人的需求列入考虑范围,从而在本质上缺少统筹全局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3)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城市定位不够清晰,盲目追求智能科技感,脱离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背景,智慧方案难以实施落地,可行性较低,照抄照搬严重。

(4)缺乏核心技术。智慧核心技术、芯片、组件等主要依靠进口信息安全没有保障,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未进行本土化改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缓慢、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严重。(www.daowen.com)

(5)资源封闭。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划分严重,没有统一数据与行业标准,信息沟通困难,行业联动发展阻碍过大,各个领域甚至领域内存在行业壁垒,难以联合发展。缺乏物联网、云计算等中国技术标准,如果照搬国际组织控制的相关标准,未来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这将大大增加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成本。

(6)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长的持续性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稳定持续投入的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特别是前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资,多地以政府独资为主,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吸引社会资本来源机制不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也很有限。投资资金分散和缺口庞大,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过缓,有些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市民体验感较差。

(7)信息安全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新模式、新业态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重大冲击,原有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已经落后于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无法有效保护个人权利。网络安全方面,当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事件数量激增,各地建设智慧城市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与网络安全的极度脆弱两者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监管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新技术、新业务为各城市主管部门带来诸多挑战,需要规范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3)我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建设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智慧城市刚在全球兴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存在诸多问题;理论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未来建设发展智慧城市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将城市信息模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是一套以城市信息数据为基础,构建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的科学方法。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在CIM的基础上,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强化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民生领域的融合应用,构建高效快捷普惠的公共服务框架,实现医疗健康、就业、公共安全、教育等智慧民生服务信息的数据开放、共享与融合。发挥信息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统一的城市数据平台。

(2)促进数据开放,创新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信息管理机制。政府可倡导、主导并切实推动数据开发共享,打通部门间的信息驱动,通过统筹整合同类智能部门,打破数据碎片化,整合资源搭建城市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同时,在信息共享机制的创建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打破各个城市、各个部门、各个产业领域的条块分割,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畅享效益的最大化。

(3)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城市特色。从国家层面来讲,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范围不应该指向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群众需求等为立足点,注重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追求智慧城市的全局标准化。从城市自身角度来讲,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差异化定位,各城市应当充分分析自身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模式,着眼于自身区域优势和特色,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4)拓宽资金渠道,保障长期投入。建立智慧城市投融资平台,吸引市场资本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智慧城市长期建设的资金投入。从政府资金渠道(财政拨款、政策性收费等)、国内间接融资渠道(国内商业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境外投资(世界银行贷款等)、企业投资及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协同运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良性运营。

(5)规范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面对信息安全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一是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强化政府部门对个人数据保护的监管,平衡隐私保护与产业发展、政府监管与个人数据安全的关系,同时积极探索个人信息保护配套规则和救济机制。二是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完善网络空间顶层设计,建立立法和标准配套制度,夯实智慧城市发展基础。三是加快出台相关法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为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促进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城市,各地都是智能化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智慧停车、智慧交通,让人们出行不再拥堵、更加便捷;智慧医疗则可以使医疗速度更快、花费更低、更加安全高效,让“看病难”和“费用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医疗实惠和福利。

让城市真正成为“科学+科技”的城市。智慧城市包含智慧和城市两个方面。城市的核心是智慧,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源头,做好智慧城市,不能因循守旧、延续旧思维,而是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让城市的数字化基础更加完善、更加智慧。因此,为了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第一就是要建设新型城镇,第二就是要大力推进城市智慧化,只有这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能让智慧城市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达到实施智慧城市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