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1.1智慧城市战略体系要素与结构智慧城市系统的战略体系是智慧城市能够实现“智慧”发展的前导和灵魂,它统筹和引领城市不断向智慧城市演进。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3.2.1.1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要素与结构

智慧城市系统的战略体系是智慧城市能够实现“智慧”发展的前导和灵魂,它统筹和引领城市不断向智慧城市演进。从战略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体系,它具有特定的要素与结构。如果将战略作为一种实施规划的行动过程来看,它主要由目标、手段和结果三个要素构成;从结构方面来看,它应该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主客体相连的控制手段与方法。如图3-1所示,同样可以从要素和结构两个方向来分析智慧城市战略的组成内容,相应的愿景、目标、手段、主体、客体等内容揭示了智慧城市战略所应具备的基本组成单元

图3-1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要素与结构

为了更加清晰地描绘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本节进一步从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执行措施五个方面来描述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主要内容(图3-2)。

图3-2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图

(1)去哪里:了解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性方向。

战略需求:总体方向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体方向为产业结构的高端发达、公共服务的便民高效、生活环境的智能友好、生态环境的绿色低碳、城市网络的畅通高效。

(2)如何去: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目标,找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战略主体与战略客体、战略目标与战略愿景联系起来。

战略目标:智慧型社会发展目标、智慧型经济发展目标、信息技术发展目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智能应用系统建设目标。

战略任务:智慧型社会发展任务、智慧型经济发展任务、信息技术发展任务、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智能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3)怎么做: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关键举措,拟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

战略重点:经济、社会、环境、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不同领域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

(4)具体执行:部署和落实在组织、资金、人才、政策、体制机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执行和保障措施。

执行措施:组织领导、投资融资、标准体系、制度创新政策法规、人才建设、信息安全、宣传推广。

3.2.1.2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战略目标

体系的有序演化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的目的性体现在体系目标的引导性,体系的目标发挥着“吸引中心”的作用,指引着实际行为不断向目标趋近。在战略体系中,战略目标代表了智慧城市系统发展演化的目的或目标,是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智慧城市系统未来的状态。战略目标是根据需求确定的,这样才能保证它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推动基础信息设施构建。战略目标的内容一般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相关智慧应用发展水平。因此将从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发展、智慧型经济发展、智慧型社会发展五大方面来概括智慧城市系统战略目标包含的主要内容,主要利用具体可衡量、测量、计量的数字指标描绘在以上五大方面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图3-3)。

图3-3 智慧城市目标类别

1)信息技术发展水平

首先应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必要的支撑技术有哪些,其次明确本地相关领域信息技术水平在全国及世界处于什么位置,最后拟定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应明确哪些信息技术要在世界、国家或地区处于什么水平,近几年要在哪些技术领域实现怎样的突破。

2)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

其主要包括宽带网、无线网和三网融合建设的发展水平,主要指标包括互联网普及率、光纤到户户数、家庭平均接入带宽、移动通信带宽、企业平均接入带宽、互联网国际和国内出口带宽、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三网融合完成进度等公共服务平台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水平。

3)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发展水平

智能化应用系统涉及城市管理、市政设施等领域相关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气网、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码头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发展水平,同时也包括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社保等智慧应用的信息化建设部分。

4)智慧型经济发展水平

(1)智慧型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有信息产业总规模、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信息服务业年营业收入、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等;二是智慧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有工业增加值增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三是智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服务应用系统的发展水平。

(2)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上市电子商务企业数目、企业设有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比重、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总收入的比重等。

5)智慧型社会发展水平

(1)智慧政务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有政府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政府部门网上办公率、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率、网上申报纳税额占纳税总额的比率等。

(2)智慧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其主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发展水平。

(3)市民信息化水平。相关指标有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家庭上网率、互联网普及率、市民卡或社保卡持有量和覆盖率、市民网购渗透率、市民数字证书使用量等。

3.2.1.3 智慧城市战略体系战略任务

对应于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任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发展任务、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任务、智慧型经济发展任务、智慧型社会发展任务。

1)信息技术发展任务

智慧城市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涉及的必要支撑技术有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软件工程技术、GIS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任务可以分别从其优势领域、薄弱环节、基础尚可领域及不同领域合作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www.daowen.com)

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策略如下:

(1)优势领域。提升发展现有的优势关键技术,部署优势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集成,一方面保持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实现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战略产品和重点工程的突破,加强优势核心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支撑。

(2)薄弱环节。针对信息技术的薄弱环节,加强自主研发和横向合作,突破信息技术的薄弱环节,减弱弱势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制约作用,并加快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3)基础尚可领域。对于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力量尚不够强大的技术领域,要密切结合产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需求积极引导产业的转型发展。

(4)不同领域合作。互联互通和创新应用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而技术上的互联互通是实现业务协同和创新应用的基础。智慧城市技术的发展应加强不同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智慧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建设相应的管道网络、基站、设备和设施为智慧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智慧基础设施共有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及公共信息平台三种基本类型,基础设施智能化是构建智慧城市技术架构感知层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对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智慧城市技术架构传输层的重要任务,它主要通过构建高速、泛在、融合的高端化、系统化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整合,进而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以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存储等支撑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不同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并把城市中不同的应用系统整合成一个扁平的应用网络体系,在各行业应用在数据和业务层次上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全面实现整个智慧城市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处理。

3)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智能化应用系统在信息技术及承载信息技术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城市生产、流通、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领域构建专业化的应用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产业结构及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提升城市运行发展的智慧程度。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系统划分为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三大类。

(1)生产/流通/消费领域。

包括芯片制造、传感器设备、系统集成在内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依托核心城市逐渐发展壮大。例如,在芯片制造领域,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西安、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则依托自身的科研教育优势,在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为0.76万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至6万亿元;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接近8万亿元,达到7.9亿元;2019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到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8%,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图3-4)。

图3-4 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本下降决定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从中短期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受到城市财政能力、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行业近期机会空间包括智慧城市开发和运营、系统安全、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

智慧城市将催生智慧城市运营商这一行业新物种,并与城市政府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应用创新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的三大关键角色。未来,随着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加速部署,我国物联网建设和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推进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持续提速,而智慧社区、智慧交通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下一片蓝海。

(2)城市管理领域。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到2025年,我国将会有近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将进入城市化社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突发事件递增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对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重大考验。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蔓延至全国各地,疫情也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智慧社会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智慧城管是医治“城市病”的一剂良药,赋以信息化手段的智慧城管将促使城市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经济发展更科学,使政府的管理更高效,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促进城市和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城管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市民服务为中心,助力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借助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搭建智慧城管平台,围绕智慧城管业务管理内容,如城管执法、路灯、环卫、工程车、园林、公园及城市内涝等问题,建设专题管理系统。创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将智慧城管各主体数据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汇聚监督指挥、民情民意、城管执法、环境生态、园林绿化、共建共治六项管理和服务体系,构建全新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实现“一张图”“一盘棋”服务的360°全景城市治理新模式。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智慧管理中心系统、大屏指挥中心系统、移动端系统和后台管理四大部分。

(3)公共服务领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提速,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 T)技术具有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等特点,更适合海量连接而被广泛部署,将在以公共事业为重点的智慧城市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建成规模、覆盖、质量和应用范围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NBIo T网络,实现全网商用部署,为智能时代的万物互联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中国电信和华为公司将以NB-Io T试点合作为起点,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等智慧城市公共事业领域,联合更多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开展技术研究、商业模式探索、试点应用和标杆复制推广,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打造更有创新力的智慧城市生态圈。

4)智慧型经济发展任务

智慧型经济反映了智慧城市中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新的产业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原有传统产业呈现的智慧新形态,如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电子商务等。

(1)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物联网、云计算、TD-LTE、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软件、集成电路、车联网、信息服务等。打造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向高端发展,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群式和跨越式发展。

(2)传统产业的智慧化发展。

①智慧制造业。推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化,实现制造过程的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及管理网格化。

②智慧服务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质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

③电子商务。实现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实现金融、保险、物流等商业应用的移动支付、实时感知、信息动态发布,电子商务不仅涉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消费等领域,也包括政府、工商、金融等多方面的城市商务活动。

5)智慧型社会发展任务

智慧型社会反映了智慧城市中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对城市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使政府的政务活动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等更加便利和人性化,改变和重塑了人们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它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冲击,社会群体中从事信息产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上升,由于技能、年龄、受教育水平、经济能力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融入信息社会的“数字弱势”群体,使“数字鸿沟”成为智慧城市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形态的智慧化转变,也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字鸿沟”这一重要问题,推进市民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智慧城市的社会形态是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形态,它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市民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实施能够让市民广泛接入和高效使用的信息网络建设工程,保证人人都能方便地接入信息社会,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市民信息化建设当前主要涉及市民卡和市民融合平台建设,其中市民卡的主要建设内容是与市民卡应用相关的智能应用系统建设,市民融合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连接和融合市民卡、电子健康档案、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